政协委员万伟平: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山模式”

发布时间:2022-01-12

今年中山两会,市政协委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万伟平重点关注“文化兴城”和“职业教育”两大方向。他建议,中山要做好文化兴城大文章,必须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第一,摸清家底,科学规划,高位对接。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专项调查,着力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放大比较优势,突出“历史文化名城”“孙中山文化”“游艺游戏文化”等主题。以文化+科技、教育、生态、新型智库等优势,引进来走出去,加速产业融合,强力激发新增长极,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创产业先发城市进行高位对接。

第二,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发展步伐。借鉴先发地区的成功经验,出台新的中山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规模,确保配套资金到位,奖补借激励资金落地,拓宽融资渠道,开发文创金融产品。

第三,实施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吸纳岭南文化精粹和全球文化资源,围绕数字文创、创意设计等优势核心领域,加快培育场景体验、文化感知等新业态。持续推进游戏游艺文化产业城、红木文化博览城、760文化创意产业园等的建设和发展。争创一批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示范单位。

第四,构建“文创+”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功能融合为基础,加快形成协同协作、共建共享的功能体系。充分利用中山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及18 个特色小镇资源,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于商务会展、乡村振兴、工业旅游、美食休闲等领域,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山模式”。

第五,加快人才建设,提供文化创意人才保障。围绕以内容创新、技术研发、营销推广等领域为重点,吸引文创领军人物、文创资本运营人才、文创科技创新人才等来中山创新创业。建立中山文化人才“名人库”,高水平建设名人文创园、名人工作室等,吸引国内外文创名家、高层次领军人物聚集中山。建立基层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培养一批本土文化创意专家。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