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山人社等部门在解决用工难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存量劳动力仍然不能满足中山企业的用工需求,甚至导致企业之间存在互挖劳动力的不正当竞争现象。对此,中山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中山市格林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令华提出了多措并举解决用工难、为中山经济再出发创造有利条件的有关建议。
孔令华提出两方面建议:
一方面,多举措从市外引智引人,增加中山人才、人力保有量。首先,由市、镇街人社部门有组织地常年到普工输出地开展普工引进工作,在当地宣传中山,吸引当地人到中山工作。特别是每年春节期间,由人社部门组织更多车辆到普工输出地接人到中山,逐步在普工来源地形成“要打工到中山”的氛围。
其次,由市人社部门组团到高校招聘。目前,广州、武汉等中心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到中山工作的意愿不强,市人社部门可组团到西安、兰州、昆明等西部地区高校招聘毕业生,并在当地进行广泛宣传,在相关学校形成“毕业就到中山工作”的氛围。
再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职业学校要扩大市外、省外招生比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招生数量,把招生与对口帮扶、东西部帮扶结合起来,并创造条件吸引毕业生留在中山工作。
另一方面,创造条件,让人才、劳动者留在中山、扎根中山。第一,在市人社部门设置毕业生、人才安置办。外地毕业生、人才来到中山后将遇到各种不便,安置办可以为他们进行档案留存、迁移户口、落实工作单位等帮助,对符合条件的提供住宿等生活上的帮助。为减少财政支出,也可将此项事务安排在现有科室办理。
第二,为外地务工人员解决社保重复购买问题。近年来,农村农保发展较好,部分务工人员并不打算长期在外工作,几年之后就会返回老家,这部分人员基本在老家农村购买了农保,在中山工作时,又被要求购买城镇居民社保,建议此类情况可以只购买疾病及工伤险。
第三,现有积分入学政策不利于企业招收外地新员工,建议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位读书。可以根据企业纳税额分配临时学位给用工单位,如员工离职,则取消其子女学位,此举有利于企业招工,稳定员工队伍。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图+/记者 缪晓剑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