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解读!过去5年,市人大常委会做了这些工作

发布时间:2022-01-12

1月12日,在市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煜荣作了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过去五年,是我市推动落实“三个定位”加快高质量崛起的五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凝聚代表合力,为促进我市人大事业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数说五年

●共召开9次人代会、53次常委会、71次主任会议。

●制定地方性法规4部,审查市政府报备的政府规章13件、规范性文件104件。

●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120项,开展执法检查25次,开展专题调研监督132项。

●作出决议决定127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712人次。  

●办理代表议案5件、建议1110件,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2024宗3867人次。

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大局有新作为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请市委制定并全面贯彻关于加强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意见、关于加强党领导立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抗击新冠疫情和推动复工复产中彰显人大的担当作为。

始终服务中心大局。健全督办年度一号议案、召开年度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组成人员座谈会等制度,推动公办中小学校建设、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交通体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民生工程落地落实。建立政府年度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度,近三年推动市镇共完成420多项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市委交办的关于水污染治理、市镇(街道)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对接深圳、完善土地政策等重大课题调研任务,为破解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献计献策。

确保换届依法有序。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项原则,依法选举产生市十六届人大代表430名、各镇十七届人大代表1372名。指导召开各镇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实现镇人大、镇政府班子依法顺利换届。

坚持问题导向,法制供给有新突破

不断提升立法质量。制定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停车场条例、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在审议未成年人托管服务条例、慈善万人行促进条例、人才发展促进条例、火灾防范条例,跟进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的起草工作。

全面深化备案审查。建立健全委托审查、联动审查、协商纠错等工作机制,确保报备率、规范率、审查率三个100%。坚持主动审查和被动审查两手抓。配合市委市政府有关审查部门,参与党内规范性文件联动审查。

严格开展执法检查。深入对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民办教育促进法、社区矫正法等25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配合全国人大、省人大开展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

坚持人民至上,监督质效有新提升

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连续五年听取和审议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促进环境状况逐年改善。围绕燃气管理、供水用水管理及中心组团黑臭水体整治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询问,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加快推进。

强化财经审查监督。审查批准年度计划、预算、审计报告及决算和预算调整方案,运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强化全口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询问年度审计查出突出问题单位负责人,深度审查重点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落实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和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等制度,坚持听取和审议年度相关报告,全面了解国有资产存量和政府债务底数,并将这两项制度延伸到各镇。

助力监察司法改革。配合中央监察体制改革,支持设立市监察委员会,听取市监委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立案、执行等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公益诉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七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等专项工作报告,督导禁毒工作和“智慧公安”建设。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盯农村环境整治,开展道路桥涵建设、养殖场违建拆除、“三线”整治、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监督,推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连续五年推动水利和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近三年累计达240宗。连续四年对农业保险工作开展调研监督,推动农业保险不断扩面增品并覆盖省规定目录。连续多年监督城乡绿化建设。

关注公共服务供给。关注学前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听取和审议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关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状况,关注新冠疫情防控发现的短板和不足,邀请华侨列席市人代会。

回应社会建设热点。设立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立法调研,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专题询问,调研社会保障工作,推动构建更公平更高效的医疗保障体系。调研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和政务服务情况。

坚持优化服务,代表工作有新亮点

拓展代表履职渠道。建成149个代表联络站和94个联络点,组织代表进站到点接待群众30750人次,破解民生民计问题11037个。组织全国和省市人大代表开展系列活动,组织四级人大代表参加主题活动达7700多人次,解决各类问题1200多件。

提升代表履职水平。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提出53件建议,向省十三届人大会议提出156件建议。市人大代表五年来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1100多件(含议案转建议),代表对答复结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

加强基层工作指导。扎实推进镇街人大组织建设标准化、日常工作规范化、运行管理制度化。全面规范镇人大会议组织、重大事项决定和闭会期间工作。板芙镇、石岐街道荣获“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五桂山街道、小榄镇、横栏镇有关先进经验入选“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坚持与时俱进,自身建设有新气象

抓紧抓好政治建设。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及党史学习教育。成立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落实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和市委巡察反馈意见的跟踪整改,积极支持市纪检监察派驻组的工作,完成建章立制19项,落实整改事项44项。坚持落实“为民办实事”,近三年通过中山人大微信公众号回应民生民计问题3632件,典型经验入选省人大培训教材并被省人大和全国人大刊发推广。

深入创建模范机关。健全年度纪律教育月制度,坚持常委会领导接访常态化,建立律师界人大代表参与信访调解机制。联合扶贫工作队和市人大办驻村干部获省委省政府表彰。

2022年工作建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

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全面贯彻市党代会精神。

●加大法规制度供给,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

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提高备案审查质量。

●用好人大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深化环境资源保护监督。深化财经审查监督。深化监察司法监督。深化农村农业工作监督。深化教科文卫侨事业监督。深化社会建设监督。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完善议案建议处理机制。完善组织代表活动机制。完善镇街人大工作机制。

●把牢“四个机关”定位,全面加强常委会建设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慧
◆图/记者 文波+1 王云
◆编辑:曾嘉慧
◆二审:曾淑花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