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张海锋:加快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机制

发布时间:2022-01-13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消费提质扩容,鼓励发展新型零售、共享消费、直播推广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近年来,伴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众多新职业应运而生。市人大代表、西区街道工商联主席张海峰指出,目前新就业形态中广泛存在非正规就业以及灵活就业和新就业缺乏对应的社会保障等情况,从业人员劳动权益维护难。

张海峰表示,新业态从业人员想直接套用现行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是有难度的。当前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不统一性和权益保障的不畅通是制约新业态企业稳定发展和相关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的一大问题。对此,他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商机制。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引导作用,推动新业态用工标准制定,规范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和行业性集体活动,以行业自律协助规范劳动用工、保护新业态企业健康发展;各级法院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要加强劳动争议办案指导,畅通裁审衔接,根据用工事实认定企业和劳动者的关系,依法依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案件;政府行政部门要加强劳动用工监测和形势研判,切实兜住构建就业与和谐劳动关系的底线。

二是建立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研究,出台本地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实施意见,拟订新就业形态用工协议示范模板,提供指导指引;指导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合理确定企业与劳动者的业务;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权益。

三是明确工伤认定辖区范围和协调各地政策差异。在鼓励从业单位在为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权益的保障。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余晓霖
◆图+/记者 文波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岳才瑛 
◆终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