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今年,中山市政协委员陈恒才、邱晓明、赵小芬、黄廉捷、范燕红、冷启迪等12位政协委员,针对中山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提出了建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陈恒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山市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短板,统筹农村改厕和农村生活污水、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加快发展乡村美丽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山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陈恒才建议在市级层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现存四大痛点
陈恒才认为,中山的乡村振兴目前存在四大痛点。
第一,社会力量对乡村振兴的参与不足。因为没有统筹服务,便存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定位模糊、政策激励和保障不足、金融资本对乡村振兴的支持路径不清晰以及产业振兴缺少资本和龙头拉动等问题。
第二,乡村规划水平较低。美丽乡村需要规划引领,但一些村庄缺乏高水平的统筹指引,编制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不接地气,存在“千村一面”、一味模仿城市等情况,使乡村建设丧失个性,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生态平衡”。
第三,“三农”人才和干部缺乏成熟的培养体系。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的振兴,无论是美丽乡村经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还是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都缺乏人才支撑。
第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滞后。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社会工程,涵盖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从目前推进的情况看,乡村振兴所涉及的一系列机制体制的创新,因为缺乏智力支持,反而成为发展的障碍,乡村发展缺乏长久的活力。
三方面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关于如何破解乡村振兴的难题,陈恒才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首先,创新方法和路径,整合政府、科研院校、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等资源,借鉴其他地市的经验,与省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或其他有资质的机构合作,发起设立民办非或登记设立事业单位等公益机构,成立中山市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实体,为中山在美丽乡村规划、产业规划、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其次,打造培训基地。选取中山有条件的特色精品村,合作打造珠三角乡村振兴培训基地,重点开展农技培训和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开展政策宣讲、技术指导和经验推广等相关培训,为中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五支队伍”,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第三,在全省乃至全国广纳人才,建立中山市乡村振兴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理论研究、政策制定等领域的先发优势,从政策支撑、制度供给、战略落地等方面,深入开展战略性、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研究,推进中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破解制约中山市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中山市乡村发展活力。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雪琴
◆图+1/记者 余兆宇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