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 “90后”海归硕士返乡经营农场,用双手编织田园梦

发布时间:2022-02-05

“老板,这鸡怎么卖啊?”

“老板,沃柑在哪边摘啊?”

“老板,货还没送呢!”

2月4日上午,位于中山三角镇的泰绿农场里,一派忙碌的景象。正值农历新年,前来订购鸡鸭和沃柑的客人猛增,年轻的农场主吴家昌一人顶几个人用,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2016年从英国硕士毕业后,吴家昌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中山。2020年末,他从家人手中接过自家花木场的生意,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升级,传统的花木场变成了一间现代化的农场。凭借优美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来这里亲近自然的城里人越来越多,春节期间,这里也成为了不少市民游客欢度假期的好去处。

细心打磨一方天地 只为呈现最佳体验感

泥窑传出阵阵香味,饱满的沃柑挂满枝头,垂钓的人们怡然自得,鲜艳的格桑花妆点着沿路的风光……走进农场,处处生机盎然。

吴家昌介绍,农场的前身是一间花木场,一直由家人打理。2020年,由于家人身体不适,吴家昌便辞掉了原有的工作,接手经营。结合三角镇的产业结构特征,吴家昌将目光标准了现代化农业,并迅速地将这里改造成了集休闲、度假、美食、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场,为市民游客提供儿童游乐、亲子采摘、垂钓烧烤、动物喂养等体验。

“以前,我对国内农场的理解,就是一个种植农作物、环境简陋、没有温度的地方。而国外的农场,一草一木皆是风景,走到哪儿都能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吴家昌介绍,受到国外农场的启发,他决心要打造出一个既接地气、又能带给客人最佳体验感的农场。于是,他跑遍了本地以及周边城市的知名农场,从零开始,一边学习如何经营,一边构思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家人的助力下,农场的规划方案很快完成,为了达到最理想的状态,这份方案修改了不下6次,已经动工的部分,只要觉得不满意,宁愿浪费人工成本,他也要拆了重新做。

为了带给客人最好的采摘体验,他还和母亲亲自前往广州选购种植品种,前后花了约两个月的时间,才选定了现在的沃柑品种。经过精心打理,目前这片沃柑已经成为了农场的招牌产品,年产量达10万斤,每到春节前后,都会有大量的客人前来采摘、购买。“眼下,正是沃柑成熟的季节,可供游客采摘至3月。”吴家昌说。

田头餐桌忙不停 坚信成功要靠努力来争取

“泥煨鸡好咯!”时间到,吴家昌熟练地扒开泥窑,瞬间香气四溢,一众食客贪婪地盯着一个个圆鼓鼓的锡纸包,恨不得立刻撕开来尝尝。

除了煨鸡,人手不够的时候,吴家昌还得帮忙打杂。这不,前几天刚好有员工回乡过年去了,可把他忙坏了,又是打包,又是送货。一碗饭常常吃到一半就又去忙活了。

每天起早贪黑,田间地头、餐桌厨房来回跑,还时不时要在“老板”“店小二”“送货员”等角色之间切换,吴家昌倒也觉得挺充实。他坦言,虽然自己从小不愁吃穿,但他向来不喜欢“手心向上”的生活,他坚信任何东西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来争取。

“更何况,很多事情只有亲自做过,才知道哪个环节需要改进,才能给客人最好的体验。”如今,在吴家昌的用心经营下,农场正一步步走向正轨,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至此,追寻回归自然的快乐。前些日子,一位陌生的朋友还特意通过沃柑礼盒上的二维码添加了吴家昌的微信,为农场的出品点赞,这突如其来的肯定,让他倍受鼓舞。

计划增加更多体验项目 做好“大自然的搬运工”

对于农场的发展前景,吴家昌充满信心。“眼下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国家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业想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正是我们农场一直努力的方向。”吴家昌介绍,目前,无论是资金还是扶持政策都在向农业倾斜,而中山位于大湾区的核心位置,发展潜力巨大,对于农场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这也是我留学之后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乡就业的原因之一”。

关于农场,吴家昌还有许多新的想法,例如增加留影区、打造露天咖啡厅、完善露营基地、推广共享农田等。他计划,在2年之内让这些想法一一落地。

吴家昌介绍,虽然今年春节期间天气不佳,但农场依然准备了不少“节目”,如布置花灯,增加过年氛围,推出沃柑优惠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的出行选择。

吴家昌表示,未来,他将继续扮演好“大自然的搬运工” 这一角色,将传统农业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示给大家,让更多人喜欢上大自然,更愿意花更多时间接近大自然。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付陈陈
◆图+3/记者 付陈陈
◆编辑:唐益 
◆二审:蓝运良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