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文化兴城·文明共建——2022年中山市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月”活动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启动。活动现场,扎根中山的企业家、志愿者、文艺工作者们齐聚一堂,为中山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出谋划策。
●为“中山智造”添彩,共创创新之城
“今年是我来中山的第三十一个年头,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居住条件到营商环境、从城市风貌到市民素质的提升。”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冰表示,中山的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给科技创新提供了非常好的精神活力和动力,也正是在这种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城市精神中,该公司产品得以走出中山、走向世界。“我们将继续在这片文明向上、锐意奋进的热土里,坚定地走属于自己的路,继续为中山制造添彩,为国争光。”
宽阔的博爱路旁草木葱郁、鲜花盛开、鸟语花香,给偶然到访的东北姑娘姜洪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市的宜居环境是城市文明非常重要的脚注,当时我一下就爱上了这里。”
2014年为创业公司选址时,姜洪波夫妻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山,她认为,中山宜居更宜创业。“中山在电子产品生产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根基,并且当时政府给予了我们优厚的创业政策。”她介绍,不仅200平方米的场地3年免租,更有孵化和启动资金支持。这几年政府又相继推出了科技贷、专利贷、人才贷等惠企政策以扶持企业不断发展。目前,姜洪波夫妻二人的公司已经拥有了20多项自主发明专利,几十种产品皆已实现量产,“作为创业者,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扎根中山,为‘中山智造’增光添彩,为文明中山添砖加瓦。”
2018年,潘洪辉创立的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落户中山国家健康基地,这是国内首个同时拥有商业化宿主细胞株开发系统和动物细胞培养基、生物医药CDMO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服务的企业。
“当前,在中山正牢牢把握‘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以谋求发展,作为港澳青年的我也希望在其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他表示,当初选择扎根中山,正是得益于中山友好的初创政策和人才福利。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其公司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先锋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胜企业等殊荣,“我们将继续弘扬中山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更多人才聚集在此。”
●公益路上不停歇,共创博爱之城
2000年就加入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和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的伍少娟,脚步遍布中山23个镇街、无数条大街小巷。“22年来,我一直坚持着自愿参加、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这一志愿原则去积极参加文明实践。”伍少娟分享说,她将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引领身边人投身志愿服务一线,发挥“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作用,将自己的“朋友圈”打造成为“文明圈”,让文明的底色流淌在每一个中山人心中。
“我投身志愿服务行业已经17年了,始终如一践行雷锋精神去做志愿工作。”中山市无偿献血志愿工作服务队队长冯卫忠表示,他把自己当做一颗社会主义的螺丝钉,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奉献自己的爱心。
“我每年3月份都非常繁忙,今天来这里参加启动仪式,明天我还要去小榄宣传无偿献血,你别看我是一个老人,但我可不认老。”冯卫忠笑称,自己还要发动更多的人像雷锋一般做好事,为建设文明和谐美好的中山共同努力。
●传播中山特色文化,共创精神富足之城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山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朱东黎表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舞蹈文化使她下定决心要带领着中山市舞蹈协会的会员们和大学生志愿者,用中国舞去占领广场舞的阵地,“我们从浩如烟海的中国舞蹈中提炼出简单快乐、风格浓郁、适于推广的‘我舞我美中国舞’向全社会推广。”
如今,在中山的各个社区(村)都可以看见“我舞我美中国舞”的身影,已经初步形成了“村村跳、天天舞”的文明氛围。为助力接下来的创文工作,朱东黎计划带领中山舞蹈志愿者们进一步挖掘中山特色,舞出中山文明,跳出中山风采,让中国舞真正走入中山群众心里。
精美细腻的冰墩墩和雪容融挂件、创意别致的帆布包、独具匠心的南区特色书包,都出自南区街道“指上年华”志愿服务队之手。“2021年4月,我们成功孵化了‘指上年华’志愿服务队,吸引南区志愿者和特殊人群加入其中,学习制作传播具有南区特色的文创产品。”南区街道指上年华手艺传承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黄健强介绍,这一次试验非常成功,他们不仅传播南区的特色侨乡文化,更致力于传播文明中山的城市风气,让大家在共建共享中建设文明中山。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
◆图+2/见习记者 江慎诺 实习生 钟宛颖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苏小红
◆终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