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汤如烈:倡“五唯”扫“六风”, 推动国资国企出力出彩

发布时间:2021-11-17

【开栏语】

当前,中山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全力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有为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丽。市委宣传部在全市分批次组织开展“一把手”专题访谈,集中展示各部门各镇街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举措成效。本报今起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垂注。


中山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中,中山国资国企如何出力出彩贡献应有力量?11月16日,中山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汤如烈接受采访时表示,将通过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推进市属企业参与全市水污染治理、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和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推动国资系统干部队伍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重塑中山国企舰队,深度参与中山高质量发展。

01


抓好“学融做”,推动国资国企出彩

11月15日,就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山市国资委党委组织召开学习专题会议,要求立足“学、融、做”三个字,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在中山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确保国资国企不仅出力,还要出彩。

首先是“学”,要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中之重,与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总结在党的领导下国有企业艰苦奋斗的历史结合起来;其次是“融”,要通过学习来指导中山国资、国企的改革。学习中,要深刻领会全会关于经济工作的部署要求,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重要论述,重塑中山国企舰队,特别是在优化布局、选人用人、公司治理、绩效约束等四个关键环节开展融合学习,增强市属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通过学习和融合,最终要落到一个“做”字上。检查学习的成效,归根结底就是国资国企人要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上。目前,中山国资委主要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治水一盘棋、低效工业园改造、招大商大招商”三大攻坚,特别在治水一盘棋里面,已经启动珍家山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将每天污水处理能力扩容10万吨,力争将项目打造成中山国企人参与三个攻坚战的标杆项目。为提高工作效率,倒逼一把,正常情况下需要至少21个月才能完成的项目,中山国资委已经向市政府立下军令状,确保一年时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在低效用地特别是低效工业园改造方面,通过参与板芙智装园项目,和民企合作,打造国企参与工业园区建设的标杆,同时,启动横栏茂辉工业园区改造的立项。而在招大商大招商方面,近段时间以来,中山国资委到本土优质企业开展调研,包括上市企业以及有机会做大做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02


转变干部作风,重塑国资国企新形象

据悉,中山市国资委通过启动一次国资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开展一系列“千人讲、万人听”活动、确保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结果等措施,促进干部队伍作风改变和担当作为。

首先,国资国企要转变思路进行顶层设计。要从以往囿于国资国企有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向“市有所需,企有所为”转变,从以往“等、靠、要”“躺赢”思想转变为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以“想干事”的决心毅力、“干好事”的方式方法、“干成事”的奋斗目标,深化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努力把市属国有企业打造成为中山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的重要保障,奋力重塑国资国企新形象,为中山高质量发展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中山高质量发展中出彩,必须促进干部队伍作风改变和担当作为,中山国资委在国资国企系统提倡“五唯”干部标准,清扫“六种风气”。

提倡“五唯”干部标准。“五唯”即唯德、唯品、唯能、唯勤、唯廉。启发干部做到“五问五想五避免”。一是问一问想一想自己是否永葆公心,凝聚形成团结一致的干事氛围,避免成为自我标榜的个人主义者;二是问一问想一想自己是否敢于负责,勇于挑担,真切地用扎实的行动推动工作,避免成为工作的旁观者;三是问一问想一想自己是否遵守规矩,保持敬畏,避免成为任性妄为踩踏底线的出局人;四是问一问想一想自己是否勤勉尽责,服从大局,避免成为庸庸碌碌的看客;五是问一问想一想自己是否服务为先,面向基层排忧解难,避免成为国资系统中的官僚主义者。

清扫“六种风气”。一是只评头论足,满口大道理,动口不动手,只要工资奖金不少,不贪也不干的“躺平风气”;二是谁能干谁干,反正我不干,一问三不知,我弱我有理的“推诿风气”;三是绕来绕去,花拳绣腿,事项只提责任与风险,不提办法与措施,只提别人怎么干,不提自己怎么做的“内卷风气”;四是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比待遇不比责任,只比资历不比贡献,你出丑你活该的“老爷风气”;五是看透不说透,摘花不摘刺,不敢得罪人,啥事都说好的“老好人风气”;六是在领导面前啥都行,在问题面前啥都难,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一时一说的“两面人风气”。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通讯员 陈旦辉
◆图+1、视频摄制/记者 缪晓剑
◆视频后期/陈晨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