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 | 张义强:抢抓实验区机遇 写好“南联”文章

发布时间:2022-06-20

“坦洲作为实施‘南联’战略的‘主战场’,要在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展现坦洲担当,坚持产业强镇不动摇,锚定智慧显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定位,全力推动总投资超78亿元的14个市重点工业项目落地见效,加快建设高端显示产业园,打造形成超百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6月15日,坦洲镇党委书记张义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习宣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实干,接下来坦洲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构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全力推动坦洲大道等4个省市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力争一年内打通7条中珠跨界路和一批产业平台路。同时,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淡水鱼养殖省级农业科技园、市级水产产业园建设工作,推动坦洲实现高质量发展。

01


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中彰显坦洲担当

◎记者: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带动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等市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协同探索。您如何理解这一历史性机遇对中山、对坦洲的意义?坦洲将如何用好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中山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

●张义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给予中山极大关怀和支持,明确中山与其他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协同探索,同时首次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中山来说,既是信任,也是责任,更是沉甸甸的使命。可以说,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中山以改革思维突破困局,多领域全方位学习拥抱深港的制度保证;也是中山奋力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的现实需要。

对坦洲而言,一方面,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坦洲贯彻落实市委“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提供坚强保证;另一方面,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也是坦洲顺势而为、借梯登高,再创新辉煌的重大历史机遇。接下来,坦洲镇将抢抓机遇,当仁不让地扛起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重任,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彰显坦洲担当。一是主动对标看齐,学习广州、深圳、澳门等发达城市先进经验,推动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产业、公共配套等一体化,以坦洲所能对接实验区所需、大湾区所向。二是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窗口期,主动谋划、积极争取界狮南路对接横琴第三通道、德溪路延长线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打造内畅外联交通网络。三是全方位对接周边城市,全面加强市镇联动,用足用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红利,积极谋划推动裕洲岛开发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中山(坦洲)—横琴产业先行合作区,探索“澳门研发—坦洲孵化制造”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承接横琴的产业、资本、人才等资源延伸需求,在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02


从五大方面发力,写好“南联”文章

◎记者:省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坦洲是中山实施“南联”战略的主战场,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南联”步伐,积极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一体化发展?

●张义强:坦洲作为中山南部重镇和实施“南联”战略的主战场,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好“南联”文章。

一是毫不动摇坚持产业第一。举全镇之力全面打响低效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攻坚战,确保实现2022年全镇村镇工业聚集区拆除整理不少于1000亩,为工业项目落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腾挪宝贵产业空间。积极发挥政策效力,大力推动传统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坚持智慧显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定位不动摇,全力推动总投资超78亿元的14个市重点工业项目落地见效。加快推进中山市产业平台(坦洲园)省级产业园申报认定,积极做好“省级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承接工作,吸引一批智能显示制造上下游企业聚集,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力争打造一个100亿以上的智慧显示产业集群。

二是毫不动摇做优城市品质。一方面,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城市配套,重点推进锦绣国际花城四期小区配套学校等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同时积极谋划新建一所优质高中。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城市品质,重点推进中山咸水歌文化展示馆(非遗馆)、新图书馆建设。

三是毫不动摇推动交通畅联。以深中通道通车为时间节点,全力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倒排工期大力推动香海大桥、西环高速等2个省重点交通项目和坦洲快线(二期)、坦洲大道、坦神北路、申堂互通等4个市重点交通项目,以及一系列的综合交通项目建设,推动4条高速,8个出入口交汇的路网格局加快形成。投入13.5亿元,力争用2年时间打通剩余7条中珠跨界路和一批产业平台路、镇内瓶颈路,不断优化区域交通循环,高效促进人流、物流往来互通。

四是毫不动摇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借鉴深、珠、澳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经验,在服务企业、推动创业上下实功。

五是毫不动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淡水鱼养殖省级农业科技园、市级水产产业园创建工作,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构建农业上下游产业链,积极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和专业村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水平。

03


高能级定位打造1.4万亩中山市产业平台(坦洲园)

◎记者:中山市产业平台(坦洲园)为中山市市级九大产业平台之一,结合深化珠江口一体化发展、用好改革实验区政策红利,未来这一产业平台将如何谋篇布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义强:坦洲镇产业平台(坦洲园)总面积1.4万亩,目前已先后落地明彩、为勤、美士富、铭薪等一批投资达10亿元产业项目。未来产业平台将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产业方向和功能布局,力争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和智能制造中心。

一是坚持高能级定位。紧紧围绕科技创新,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定位,吸引集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同时引进科创团队,培育更多创新标杆企业,打造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的全省知名产业园区。

二是坚持高水平规划。按照“一轴”(直通横琴的坦洲大道中心轴)、“一带”(贯穿东西的滨水岭南生活带)、“三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区、高端装备制造区、综合公共服务区)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产业园规划,构建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生活空间“三位一体”发展蓝图,充分与低效产业园区改造升级规划衔接,用足用好政策,最大限度盘活土地空间,以高标准规划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高标准建设。一方面,加快推进德溪路、环洲东北路、坦洲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园区用水、用电、用气、通信等配套建设。另一方面,提升园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公共设施无缝对接,布局建设幼儿园、娱乐区、公共绿地以及重点公交线路,构建高端公共服务平台。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坦洲宣 
◆图、视频:记者 王 云
◆海报设计:秦茂群
◆视频后期:陈晨
◆编辑:王欣琳 
◆二审:陈彦 
◆三审:向才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