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中山这十年(15)从“等人来”到“上门去”,档案服务惠及更多人

发布时间:2022-10-02 来源:中山+

近日,中山市档案馆举办了一次向市民赠送本地史书的活动。在整理读者信息准备寄送书籍的时候,工作人员深受触动。“他们留下的地址中,除了小区单元楼,还有很多是村居、餐馆、酒店前台,甚至还有修车店、修脚店。”市档案馆资政编研部主任梁凤梅说,“没想到有那么多平凡普通的中山人都在默默关注着档案事业,这让我们备受鼓舞。”

作为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之一,档案是资政决策的重要参考,也是个体命运轨迹的重要凭证。近十年来,中山市档案馆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不断拓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档案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让人民群众成为最大受益者。

向社会公众提供
档案查询利用服务

今年4月的一个下午,5位长者一同走进中山市档案馆查阅利用大厅,希望获取有关档案作为核对工龄的社保依据。工作人员余佳玲一眼就认出这位老人两年前曾到馆查阅过相关档案。经询问得知,老人正是因为“那份档案帮了大忙”,这次才带着几位老同事一起过来查阅。

余佳玲告诉记者,群众的查档需求多集中在婚姻登记、干部调动、工龄证明等方面。有时候,由于查档者提供的范围过于宽泛,或者其他历史原因,查档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可能忙活几个小时都一无所获。余佳玲和同事们总是保持耐心,并且用尽各种方法,尽可能帮助查档者从浩瀚的档案海洋中找到蛛丝马迹。比如主动变换关键词、主动试错,或者找其他相关联的档案作旁证等等,总之尽量不让查档者失望而归。“对他们来说,哪怕是一张故纸,一串旧文,都可能是改变命运的重要证明,实在马虎不得。”余佳玲说。

今年7月6日,由国家档案局建设的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可向社会公众提供跨区域、跨层级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中山市档案馆作为第一批接入平台的单位,目前已接收到来自四川、天津等多个省和直辖市的跨区域利用者。来自黑龙江省的黄先生,曾多次向市档案馆提交查阅利用中山县政府(民国)档案的需求,他表示:“中山市档案馆提供的档案十分详实,许多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找不到的电文,在这里可以查阅到原文,对我的研究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力求将档案文化服务
送到全市最有需要的地方去

为了打破传统“等人来”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市档案馆整合馆藏档案和地情信息资源,主动将服务惠及更多人,展览便是其中的有力手段之一。2021年,市档案馆重点牵头组织落实“风起里溪大潮涌——中山‘联产到劳’改革纪念展”,同时协办“一路春风万象新——从中山温泉宾馆看中山改革开放之路”展览和“恰是风华正茂——中山百年历史影像展”两个展览,为展览提供翔实的档案史料支撑,派出熟悉地情的业务骨干参与策展及展陈大纲审核把关,为布展提供专业意见。2022年,又组织策划“记忆中山——纪念香山设县870周年”巡展,送展到学校到镇街,尤其是神湾、小榄等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的镇街,力求将档案文化服务送到全市最有需要的地方去。


火炬开发区第一小学学生参观中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蓝子键 摄

每每陷在策展、布展的千头万绪中时,梁凤梅都觉得“脑袋炸裂”。但热爱和情怀常常让她忘记“疼痛”。2021年1月,“众志成城 中山战‘疫’——中山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在市档案馆开幕。近5个月的筹备,数百张图片,近2000分钟的音视频,真实、全面、立体地还原了中山抗疫情景,记录了令人荡气回肠的中山“抗疫长卷”。

展览开放的那些日子,作为接待参观部门的负责人,梁凤梅常常倚靠在二楼栏杆旁,出神地望着楼下络绎不绝的观众们。有人长时间伫立在展板前,直到眼里噙满泪水;有人特意找到某个镜头,自豪地告诉同伴那里面有他的家人;还有位父亲去看了3次,最后一次带着儿子,不知不觉就成了儿子的导览。

“这些珍贵的瞬间,足以消弭所有疲惫。”梁凤梅说,作为档案人,最想看到的就是档案事业的触角越伸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档案、了解档案,并因档案而受益。

在展览的同时,市档案馆还采用出版物与网站、微信、微博宣传形式,服务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截至2022年,编辑出版档案编研图书(汇编材料、刊物)共11种28本,包括《珠江西岸历史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一一中山、江门开发图像简史》《档案里的中山》《记忆中山》《中山印记》等。

此外,市档案馆还结合馆藏档案和时政热点,深入挖掘馆藏档案史料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编写《中山档案方志资政参考》,借助历史智慧,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据梁凤梅介绍,今年已编写包括孙文西路活化利用、香山建县870周年等重磅题材在内的6篇资政参考。“从选题到素材收集再到文稿撰写,每个步骤既要作大量的历史考证,又要体现重点、观点鲜明,所以每篇文章都需花费很久时间,可谓呕心沥血。”她不无感慨地说,“好在这些文章都得到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赞誉,我们的心血是有价值的。”

聚焦青少年群体
开展爱党爱国爱乡教育

中山市档案馆是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中山市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档案和地方志资源开展“四史”教育、爱党爱国爱乡教育是市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

市档案馆副馆长严荫庭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进馆观众以党员干部为多,青少年占比略少。市档案馆通过前期调研分析,明晰了馆藏档案资源丰富,但资源整合不够、被动服务为主、展示方式方法吸引力不足的现状,确定从融聚馆藏资源、融汇地域特色、融合新技术三个方面着力,请进来、走出去,力求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一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种子。


“建党百年·中山印记”档案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东区水云轩小学举行。袁宜浩 摄

如今走进档案馆,近2200平方米的展厅、实践体验室和三大爱国主义题材展览,俨然是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实景式思政课堂;走出档案馆,“建党百年 中山印记”档案方志文化宣讲直接送到校园,以青少年容易感知、容易产生共鸣的本土元素,让“四史”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同时,还利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超大屏纪录片、在线视听播放、VR沉浸式实景还原等新技术,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场景感、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正如严荫庭所说,“我们希望能提供一片‘历史的沃土’,让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茁壮生长。”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徐小江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