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强化党建引领,以德育为抓手,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深入开展教育管理改革,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014年,中山市被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成为广东省第三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2015年,中山市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
2019年,中山市被授予“广东省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称号,以优秀等次通过“广东省首批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评估验收。
2021年,中山市入选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市。
这十年,中山市深入实施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体育,实现了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大跨越。
这十年,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要在于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指导、健全思政课建设工作机制。
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政课建设,健全党政领导干部为师生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到高校给师生讲思政课。制定学校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年度清单,如“百名书记开讲思政第一课”。
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23个镇街成立教育系统党委,全市公民办中小学全部成立党组织并隶属市教育工委或镇街教育系统党委,全面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学校、校外培训等教育机构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着力构建“大思政”“大德育”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育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走深走实“三全育人”的立德树人路径,全面推进五育并举,为党育才,为国育才。
这十年,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全市共有幼儿园568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47所,比2012年增加71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29所。全市各镇街均建有1所以上公办规范化中心幼儿园。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妥善解决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积极推动集团化办学,市直属中山纪念中学、市一中等八所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带动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
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日制普通高中有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0所、省一级学校5所,在校生5.11万人。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人文、艺体、外语等几大办学特色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
特殊教育更加普惠。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残疾学生15年全免费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无缝覆盖,全程资助”,扶困助学对象延伸到学前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职业教育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获广东省域“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立项。5所公办中职学校入选全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培养)单位,16个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双精准”示范专业。顺利通过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市验收。
高等教育布局加快。中山科技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建设稳步推进中。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推动我市培养产业人才质量持续提升。
这十年,教育治理能力和保障不断增强
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形成了政府依法宏观管理、学校依法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社会依法有序参与的现代教育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为促进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走向深入,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山市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快速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等系列文件。
为促进民办教育质量提升,推进了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严格规范民办学校招生。
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高中考试招生改革、教师“镇(街)管校聘”等教育改革措施不断向纵深推进,加快完善现代教育督导制度和现代学校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师工程、教育信息化、扶困助学、学校标准化装备建设等多项专项经费有效落实,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实施“互联网+优课”,着力打造“中山在线教育名师课堂”品牌。
这十年,教师队伍全面优化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启动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程,41个“三名”工作室共培养学员近550人。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职称制度改革以来获评正高级教师58人,副高级教师2226人。
师德师风教育机制不断完善,共评选出优秀教师一万多人次、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千多人次,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稳步形成。
这十年,体育事业屡开新局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市已建成35个全民健身广场、53个社区体育公园、66个健身驿站、432个健身苑(点),15个镇区建有“一场(400米田径场)一池(游泳池)一馆(体育馆或综合训练馆)”,实现市、组团、镇(街)、行政村(社区)四级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体育产业稳步推进,市体育场馆经营年创收500万元以上。
竞技体育成绩屡创新高。第十二届省中运会获得13金23银20铜,团体总分全省第五名;第十三届省中运会获得26金24银28铜,团体总分全省第四名;连续两届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第十五届省运会获得团体总分全省第六、金牌数和奖牌数全省第五,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突出贡献奖”。第十六届省运会正在进行,在已完成的项目上共取得23金37银59铜,团体总分暂居全省第五。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展望未来
十载奋进谱华章,扬帆起航再出发。回顾2012年至今走过的非凡十年,中山教育和体育事业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如今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市教体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纳入教育工作顶层设计,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不断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发展导向、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法,继续办好人民更满意的教育和体育。
深化改革推动“双减”落地落实,深入推进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平台、培训机构管理、教育评价等四项改革。减负增效调查学生满意度达96.7%,家长满意度达96.8%。
持续推进学前教育“5085”攻坚,明确各镇街未来5年学前教育公办资源建设任务。全市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7000个,快速提高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不断提升基础教育发展质量。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制度改革,通过全市统一招生平台实行“公民同招”。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2.97万个(其中义务教育阶段10.11万个,高中阶段2.86万个)。
同时还将大力推进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高位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层次平台建设;不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教育工作“龙头工程”;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积极性。不断提升体育工作质量,推进兴中体育场维修改造工程,积极推进中山(国际)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推动镇街新建维护改造老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等。
编辑 高倩荷 二审 孙俊军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