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丽——致全体市民的倡议书

发布时间:2023-01-15

共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丽

——致全体市民的倡议书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文明,是刻在中山骨子里的“城魂”。2005年,中山获全国首批文明城市称号,并连续六次蝉联这一殊荣。是数百名“好人”组成的方阵,记录了最美的“中山故事”;是110多万志愿者,书写了无私奉献的情怀;是400多万中山人民的美德,铸就了崇德向善的城市气质。

博爱,是写在中山大地上的底蕴。这里,全国首探“积分制”入户入学,共建共享屡开先河;这里,全国首创外来员工任政协委员机制,兼容包纳八方人才;这里,每年公益时数超1000万小时,全民参与的“慈善万人行”已经走过35个年头,乐善好施聚友好之邻。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人民因文明而幸福。当前,我们开启了中山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新征程,适逢兔年春节将至,喜庆祥和中更添几分继往开来的动力,让我们同心同向、笃行不怠,共同创建文明美丽的幸福家园。在此,我们诚挚地向全体市民朋友倡议:

崇德向善,争做明德修身的传播者。道德的力量,是人间至善至美的力量,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立身之本。让我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争当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时刻锤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努力做到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见贤思齐、躬身笃行的良好氛围。

从我做起,争做文明风尚的实践者。文明建设需要人人参与,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个个都是中山形象。让我们以主人翁的姿态,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见证和记录每一处文明所在,大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及时发现、劝阻不文明行为,主动劝导影响市容市貌的不文明行为。自觉做到文明出行不乱闯、能谦和礼让,文明经营不占道、守门前三包,文明上网不谩骂、拒低俗造谣,文明生活不乱扔、不侵占乱建,文明旅游守秩序、不插队吵闹,公共场所不吸烟、不喧哗侵扰。

热心公益,争做文明创建的引领者。文明是一盏灯,需要我们照亮别人,温暖自己,社会的向心力就是在一次次互帮互助、一点点温情暖意中不断形成的。让我们厚植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倡导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善行义举,延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良好传统,积极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爱连接彼此、用情温暖彼此,齐心协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呵护家园,争做宜居环境的维护者。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让我们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大提升行动,集中清理房前屋后的土头垃圾,解决背街小巷生活杂物乱堆放问题,不破坏绿化,不乱抛乱扔,不损坏公共设施,扎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自觉爱护城市里的花草树木,用实际行动全面提升城市面貌,优化人居环境。

自己城市自己管,自己家园自己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人人有责、人人行动、人人共享。您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份热情、每一次善举,都会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更温情、更和谐、更美丽。广大市民、党员干部、村居社区、企业家、志愿者和义工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携手并肩、同心协力,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践行新风尚,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美丽中山增光添彩!

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2023年1月


编辑 陈彦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浩勤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