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一段清雅悠扬的古筝合奏曲《天山之歌》,拉开了活动“美丽中山我的家”——2024年中山市“浓浓端午情 共享非遗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帷幕。
本场活动在黄圃镇举行,由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黄圃镇党委、黄圃镇政府联合主办,黄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黄圃镇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黄圃镇宣传办公室、黄圃镇宣传文化服务中心承办,约120人参加活动。
营造浓浓端午氛围
活动现场,黄圃青少年演员表演诗朗诵《黄圃诗词诵端午》、舞蹈《甜甜粽子香》,营造浓浓的端午节氛围,让在场的市民、群众深深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
20组亲子家庭开展亲子绘作端午主题长画。学生们热情高涨,在家长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围绕着长卷描绘出了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可爱的粽子、赛龙舟的场景等,每一笔色彩都充满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和对节日的喜爱。
“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政府能够开展这么多丰富多彩的节目,给老百姓营造一种浓浓的节日氛围,特别有意义。”市民何琪珊说。
当天上午,在镇一村分会场,“我们的节日·端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村中长者与参加活动的群众分享镇一村龙舟故事,龙舟竞渡、文船表演、吃龙舟饭……这些故事把年轻人带回赛龙舟现场,让年轻人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以“浓情端午,粽享美好”为主题的包粽子比赛活动,也同步举行。大家互相交流包粽子的手法和技巧,将对节日的祝福包进粽子里。
共享非遗之美
“以前龙舟饭的菜主要是芋头焖鱼、豆角炒猪肉、黄圃头菜炒五花肉等黄圃特色菜。”活动现场,赛龙舟习俗市级非遗传承人黎敬华用颇具乡土气息的语言,介绍黄圃赛龙舟习俗故事和历史,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黄圃每个村的乡里乡亲一起吃烧猪、饮米酒,寓意一年身体健康、风调雨顺。”黎敬华侃侃而谈。
黎敬华介绍,黄圃赛龙舟习俗是当地大型民间习俗活动,在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于2013年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圃镇赛龙舟活动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镇内现存最古老的龙舟有200多年历史。黄圃端午节龙舟习俗是由起龙、旺龙、训练、竞渡、文船游龙、食龙舟饭、收龙等7个环节组成,具有浓厚的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
黄圃镇对甫小学五(1)班的黄君豪开心地对记者说:“今天的收获很丰富,听到非遗传承人介绍的龙舟故事很有趣、很振奋。我以后也要努力锻炼身体,长大以后参加龙舟队,力争第一!”
活灵活现采地青,神奇飞扬的黄圃麒麟舞,也在现场舞台一展风采。省级非遗项目黄圃麒麟舞传承人谭照星介绍,黄圃麒麟舞在当地民间是欢乐祥和、幸福吉祥的象征,在重要的岁时节令,以及新船下水、新屋落成、新铺开张时,都有麒麟舞助兴。
现场还颁发了市级非遗传承人证书。据介绍,黄圃镇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圃传统民间食品制作技艺、黄圃镇三六九墟市习俗、狮舞(黄圃醒狮)”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名。
倡导和谐文明
活动现场,社会各界代表上台宣读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倡议,倡导大家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共建共享美丽黄圃。
黄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唐国伟表示,黄圃镇自古以来是南粤重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家电制造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本次的活动,既是一场庆祝传统节日的盛会,也是一个践行新时代文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据了解,端午节假期,中山将开启一大批精彩文明实践活动,期待更多市民、群众的参与。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陈彦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