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山市“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推进会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业务培训会(第一期)在南区街道办事处举行。来自南区街道、坦洲镇、三乡镇、板芙镇辖区的54名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活动以落实“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为抓手,旨在加大社会保险基层服务供给,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而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在中山走深入实贡献社保力量。
“1+2+3”模式
全力推动“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落地
记者从活动上获悉,为确保“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顺利推进,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将充分联动镇村力量,以“1+2+3”模式全力推动“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在中山落地。目标到2025年,城乡居保服务网点将在全市行政村(社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业务在行政村(社区)窗口办理,打通村(社区)社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副局长郭燕芬介绍,目前,中山已实现全市258个社保网点上线“广东人社”APP“社保电子地图”,覆盖市和镇街两级社保经办机构、合作银行网点、工伤协议机构网点,还可提供实时查询和导航服务。同时,该局正全面摸查全市镇街、行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本情况及办公设备等,将建立及完善我市“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底册,为制定实施分步走计划提供依据。
“我们还计划分批做好村(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及指导工作,对具备条件实现‘柜台办’的村(社区),成熟一批、上线一批,并在全市选取试点打造‘城乡居保镇村通’示范点,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探索更多社保高频事项在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办理,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有力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郭燕芬说。
活动上,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还向与会人员讲解了城乡居保业务怎么办、如何办等方面的知识。“今天的培训比较贴近群众,不仅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目前群众在养老资格认证等方面遇到的难题,让群众办理业务更便捷,也是对我们业务能力的有效补充。”南区街道城南社区工作人员程允兆表示。
社保服务
跑出“加速度”,也更有温度
郭燕芬说,“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是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一项务实举措,它可以有效把社保业务向基层延伸,让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以办成高频社保业务,推动社保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保镇村通”工程对于解决老年人养老认证问题更加便捷。
记者了解到,聚焦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中山已打造“悦·享社保”服务品牌,推出“悦认证”暖心服务,推动建立以大数据信息共享比对为主导、智能自助认证为辅助、“背包客”上门送服务为兜底的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新模式,打通传统方式与智能化服务的认证“双通道”,实现认证更生动、服务更主动,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其中,针对高龄、重病、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中山安排认证专员和党员志愿者到养老机构为颐养人员开展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目前服务范围覆盖全市34家颐养机构,惠及1300多名颐养退休人员,覆盖率达100%。针对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困境,中山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开展认证“无忧办”,主动掌握独居、残疾、重病、高龄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安排专人按照约定的时间进村入户,提供养老认证上门服务,让特殊人群享受到更加人性化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中山还积极推动“社保服务跨省通”工程落地见效,成为广东省首批省级示范区,并在跨省社保经办合作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没有可复制的模板的情况下,建成了全省首个“社保服务跨省通”专窗,实现参保人在专窗即可自助办理中山、贵州遵义及铜仁三地个人权益记录查询打印、关系转移接续申请、待遇资格认证等20项社保业务。今后,“社保服务跨省通”服务事项、通办范围还将不断扩大,为更多外省务工人员跨省就业、居住、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异地社保服务。
编辑 江慎诺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