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共建!中山工作队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3-07-19 来源:中山日报

“村里来了一群年轻人!”海山村民口口相传道。

今年暑假,中山市南头镇组团驻海山镇帮扶工作队(下称“中山工作队”)拓宽科技特派合作平台,深化与汕头大学合作,牵头当地镇政府和汕头大学理学院(下称汕大理学院)签订党建合作协议,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暨“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活动,在“百千万工程”中融入青春力量。

海山线上党课开到种苗研究所。通讯员供图

今年,是汕大理学院海洋与生物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海山中学党支部签订党建结对协议书的第二个年头,汕大理学院和中山工作队都力求今年的暑期科普进校园能取得更大突破。今年初,汕大理学院就先后多次到海山对接当地镇政府和海山中学师生的实际需求,并制作学生“阅读心愿清单”。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汕山理学院代表向海中赠送学生课外图书一批。随后,汕大理学院的老师以“怎么复活一只猛犸象”为题的授课拉开帷幕。

针对海山种业发展召开培训。通讯员供图

实践活动期间,汕大理学院邀请了学院郑怀平教授、陈伟洲教授带着水产养殖培苗技术走进海山镇政府,为120多名养殖户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水产种业培养讲座。两位教授依托“百千万工程”,以专业知识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为海山镇鱼类、贝类育苗和海水养殖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参考,把先进科技带进乡下,把新思路、新技术、新做法根植于广袤的乡土大地之上,助力海山培育乡村能人、农村工匠,为振兴乡村提供“硬支撑”。

水火箭、华容道、叶脉书签、铁枝木偶,汕大理学院学生把各自“十八般武艺”灌注到助力海山教育帮扶事业上。活动开展以来,“三下乡”汕大理学院精准选派本硕博支教团队共计超过130人次,吸引海山中学学生自愿回到学校参加兴趣课堂累计超过200人次。“三下乡”队伍成员们发挥特长优势,开设23种不同的课程,包括水火箭制作、飞机原理学习、防范校园暴力、防溺水教育等,充分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在互动体验中锻炼劳动实践能力,助力乡村基层教育发展。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