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书记谈 | 小榄镇:直面问题短板 做好七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中山+

作为中山传统工业重镇与经济强镇,小榄镇如何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日前,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接受采访时表示,小榄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力争2023年GDP增长6%,当好中山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争创中山共同富裕示范镇,努力建设成为大湾区一颗璀璨明珠。目前,小榄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直面土地瓶颈、产业转型、区域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短板,通过做好“大”“强”“特”“美”“活”“优”“暖”七篇文章,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小榄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闯出一条具有小榄特色的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
做“大”平台,提升承载能力

小榄举全镇之力加快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重点布局建设占地6000亩的核心区,多维度提升小榄科技创新能力。依托创建工作,打造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争创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区、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市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小榄镇卓实服饰有限公司低效工业用地改造项目动工。记者 缪晓剑 摄

小榄牢牢扭住“工改”这个牛鼻子,推动四个千亩级主题产业园建设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已完成低效用地拆除整理1004亩,任务完成量位于全市前列,并借助“工改”成功推动华帝厨电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坚朗五金和绿金湾环保共性产业园三大“10亿+”投资项目落户小榄。越来越多“工改”项目建成投产,为小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沛动能。

小榄将持续聚焦连片改造、产业集聚和政府收储,创新“工改”路径,确保全年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不少于3000亩,建设高标准厂房不少于100万平方米,最大限度拓展制造业发展空间,以高层次产业大平台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强:
做“强”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引导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生产效率、改进管理方式,今年已累计推动47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今年计划推动1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至2025年成功打造不少于4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6个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力争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00家。

今年3月,小榄高规格举办高质量发展招商大会,共签约实体产业项目23个,投资总额近100亿元,创历年新高。今年6月,镇属集体企业与乡贤、社会资本合作成立产业创投基金,实现小榄产业发展史上又一次“零的突破”,体现了民间金融、资本活力的充分涌流。


位于小榄镇绩东二社区的智能锁产业基地——粤深·湾区智谷项目,致力打造成为新型生态智能化产业园。记者 刘万杰 摄

小榄将充分发挥小榄驻深圳招商中心的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开展靶向招商、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推动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签约落户。

特:
做“特”村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党建引领结对帮扶促乡村振兴工作,聚焦党建、资金、人才、产业、民生五大维度,以镇内“先富村”带动“后富村”,实现小榄片与东升片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挖各村居特色亮点,打造一批全镇“百千万工程”特色精品示范村,推动各村(社区)赛龙夺锦、竞标争先。

小榄将深入挖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如脆肉鲩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应用5G智慧渔业发展新模式,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先机,去年产值已达1.3亿元。推动菊花、荼薇花、脆肉鲩、石硖龙眼“两花一鱼一果”向产业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名品,让“春之荼薇秋之菊”成为小榄的金字招牌,让脆肉鲩游出新天地,唱响村庄产业活化、融合、升级的“三部曲”。

美:
做“美”乡村,打造绿美宜居小榄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集中力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四大行动,150个“四小园”和2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创建城乡高度融合精品示范带,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小榄。加强老旧小区、重点街区的改造升级,持续健全城乡一体的风貌管控体制机制,通过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两违”建筑专项整治、增绿补绿专项行动等进一步优化美化生产、生活环境。强化水污染治理攻坚,加快东升污水处理厂扩建主体工程建设以及42条河涌截污工程进度,打造一批“一河两岸”景观带。


小榄镇北区社区福兴新村。记者 黄艺杰 摄

活:
做“活”文旅,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

小榄是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菊城文化源远流长。

近年来,小榄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古旧建筑、旧厂房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旧粮仓、双美府、木农具厂等历史建筑活化升级,打造独具小榄特色、菊城韵味的现代城乡风貌。深入挖掘小榄这座岭南文化重镇的文旅资源,立足独特的文化、产业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传承弘扬小榄优秀传统文化,讲好菊花会、咸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深化“小榄菊花会”文化品牌建设。大力推进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及配套项目建设,筹备好2025年全运会棒垒球赛事,力争把赛事办出特色、办出品质、办出亮点,充分展现“雅致菊城”的独特魅力。


小榄非遗展示馆。记者 陈雪琴 摄

优:
做“优”环境,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头号工程”,强化镇企业服务中心为企服务主阵地作用,深化企业家培训、企业研发需求对接、企业间沟通交流、企业供应链“四大平台”建设,解决好企业的“急难愁盼”。依托全省唯一的镇街级行政审批局,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照通行”系列改革,做优“专席受理、专窗办理、专责跟进”的“三专”服务专窗,力争将小榄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营商环境新高地。

暖:
做“暖”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聚力优质学位供给,今年全镇公办中小学扩班69个,新增公办学位超3000个,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日前,市政府决定在小榄人民医院加挂市第五人民医院牌子,必将推动市镇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小榄镇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发挥小榄人民医院作为全市首家区域中心医院的示范作用。今年5月,陈星海医院成功创建为全国首家粤港两地共建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助力“港澳药械通”政策行稳致远,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与香港、澳门一样的高水平医疗服务。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吴森林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