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镇是中山北部一个极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镇街。近年来,电子信息、五金家电、智能家居三大产业异军突起,精密加工、电子电器、五金塑料等上下游产业配套逐步完善,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2.3%,增速全市第二。面对“百千万工程”的新机遇,阜沙镇将采取哪些措施,激发小镇大能量,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日前,阜沙镇党委书记张峻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阜沙镇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以“百千万工程”统领推进“精品阜沙”建设,绘就镇村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制定“一村一策” 打造“精品乡村”
当前,全市正在全面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镇村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潜力板”。新机遇中,阜沙镇如何认识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书写高质量发展阜沙答卷?
张峻峰表示,省委将“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是立足更好解决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出的战略部署;市委以“百千万工程”统领中山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大力实施强镇兴村“1388”战略,奋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争一流、创一流,为镇街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施路径。对于阜沙来说,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在村,最繁重的任务也是在村,特别是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比较小、增长比较慢,村集体经济来源形式单一、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面对上述短板和不足,阜沙镇准备采取两项措施破解难题。一是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抓部署、班子成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把“百千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并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和多个领域的配套方案,明确重点目标、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实行一周一例会、一月一总结、一季度一督办;二是实行“一村一策”,创建“一业一品”,要求各村围绕“精品乡村”目标,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增强村级组织“造血”功能,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实现集体增实力和农民增收益“双赢”局面。
破解“三个难题” 敢于挑战“不可能”
“工改”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会遇到许多需要攻克的艰难险阻。阜沙镇首个村企合作“工改”智城云谷工改项目以及阜东村“工改”项目,都被誉为是“不可能”落实到位的项目,但最终都开工建设了,阜沙是如何做到的?张峻峰认为,破解“三个难题”,敢于挑战“不可能”是关键。
一是破解“项目定位”难题。由于阜东村村委会地块面积较小,不足以建设工业项目,为了找准项目定位,阜沙镇专门向阜东村派驻“工改”专班,对项目进行多次论证,对“工改”方案反复修改完善,最终敲定建设工业配套宿舍楼方案,把项目定位为人才引进保障性住房,并将阜东村公有配套物业宿舍楼精准推荐给有需求的企业,为企业解决员工住宿困难提供了条件。
二是破解“土地控规”难题。由于这一地块原属行政办公用地,并不符合建设条件。为了解决土地控规问题,该镇党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并积极争取市自然资源局和周边企业支持,将周边企业地块工业配套指标调整到这一地块,最终实现了对土地控规的调整。
三是破解“项目资金”难题。通过搭建阜东村与金融机构合作桥梁,协调金融机构为项目“量身定做”合适的金融项目,同时鼓励优质企业参与物业竞投,以协议形式鼓励企业预付物业租金,有效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问题。
今年5月,阜东村通过“三资平台”公开发包,由村内1家规上企业中标,取得了物业的承租权。
提出“六项措施” 壮大集体经济
阜沙镇共有8村1社区,138个村民小组(涉农经济社),农业用地23000亩,其中鱼塘面积17535亩,花木种植面积1159亩,水稻种植面积450亩。各村主要收入来源为物业厂房发包、土地租赁、鱼塘发包等。目前,全镇各村产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乡村农文旅产业加快升级转型。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阜沙镇在加速乡村高质量发展上有何新措施?
张峻峰表示,通过积极谋划,阜沙镇因地制宜已经制定了《阜沙镇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加快低效厂房改造、争取用地指标、推动智慧停车项目、搞活夜市经济、发展农文旅新业态等6项举措,从大处构思、从小处着手,指导各村谋划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2023年达到200万元以上,五年内达到300万元以上,全面实现村集体经济新飞跃。
阜沙镇也在探索组建混合型镇村平台公司,由镇资产公司牵头、各村经联社参与、社会资金投资,通过“镇村联建、项目联营、收益联享”的镇村联营、抱团发展方式,充分利用阜沙镇民俗文化资源,积极谋划推进乡村旅游经济、水经济试点等工作,在全镇发展文旅产业,开发有营业性收入的经营项目,探索走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新路径,促进集体资产增值保值。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