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二三事
1979年高考,我考取了武汉大学中文系,好像是中山市文科状元。如何考上的呢?直到今天,我也说不出所以然。
也许与心态和学习积累有关吧。平时,我特别偏科,对文学和历史兴趣浓厚,阅读广泛,培养了一定独立思考能力。1978年底,我当时在中山市南朗公社工农兵中学读高二(当时,高中学制为两年)。每当上历史课时,我就喜欢“出风头”,故意“为难”老师,与老师“作对”,老师对我的这种“纠缠”很厌烦。一次下课后,他把我叫到教务室,拿出1978年的高考历史试卷让我作答,我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就顺利完成。第二天,老师给出的成绩是78分。
78分,这个成绩可以说是当年中山市高考历史科目非常高的成绩了。鉴于这种情况,后来不久,学校决定把我保送到中山纪念中学,作为代培生参加高考。如考上,名额算是南朗公社工农兵中学(当然,后来我考上,就没有这回事了)。
当时,中山纪念中学文科班已完成了高中的课程教学,正在复习迎接高考。我呢,连高二的课程都还没开始学。所以,当我到纪念中学报到时,听到这个情况,整个人有点蒙了。“你首先考虑的不是高考问题,而是保证如何能够毕业。”纪念中学教务主任的一句话,这样提醒我,也刺激了我。
面对压力,怎么办呢?要么“投降”,要么“拼搏”?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天性中不服输的念头占了上风——我决定咬紧牙关,通过自学,把课程补回来,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追回来。为此,我自己还偷偷制定了一个“追赶计划”。
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由于我偏科情况严重,数学等科目的成绩有点一塌糊涂。按当时的情况,考上大学的难度比较大,也吃亏——其他的每科目必须要比对手高出5至10分,这样通过总分才能把数学等科目的成绩“补”回来。如果做不到,我哪怕复读一年,也于事无补。另外,我当时的家庭环境比较差,如果报考中专,估计能顺利考上,这样毕业后,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对家庭是一种帮助,这个选择也有合理性。于是,我瞒着班主任,偷偷改了高考志愿——填报中专。
谁知,第二天凌晨五点多钟,班主任就专门跑来我宿舍,把我从梦中弄醒。他对我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思想工作的话,我基本都记不起来,唯一有句至今记忆犹新:“你要相信自己能考上大学,高考,就是考平时的积累而已!”
考平时的积累而已!到了高考的时候,我自己的心态确实很轻松,把考场看成平时做作业的教室。记得考数学时,我把会做的几道题做了后,其他不会做的就放弃掉了,休息了一会,等到了半个小时,第一个去交卷,提早离场为下一场考试作准备。而考语文时,发现还剩一点时间,就从容地把作文题再重做一遍。
相信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打好扎实基本功,不侥幸!高考给我的这个领悟,让我一生受益良多。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