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委员通道”上,市政协委员、广东大唐盛视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莫丽就高品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百千万工程”发言。莫丽建议,在去年良好的基础上,以更高标准、更高品质、更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市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强调,要锚定“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2023年4月,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相关举措,被写入中山《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
去年以来,在市委农办的指导下,各相关镇街高度重视“香山古韵”“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聚焦乡村振兴“五大振兴”,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扎实推进规划、建设和后续运营等工作,示范带建设已初具成效,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通过调查研究,莫丽发现仍有一些问题和不足:规划方面,乡村特色不突出;建设方面,村民参与度不积极;运营方面,要素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对此,莫丽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示范带建设沿线镇街要树立系统观念,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按照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全面整体规划,并通过交通规划,将示范带联动起来,串珠成链,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产业优先、重点发展。探索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与村集体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不能“为建而建”,运营单位要提前介入,做好文旅设计与招商,完善商业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考虑后期运维问题,努力实现经济效益良性发展。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全面保障。严格落实每年安排不少于1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用地,同时要积极盘活农村现有土地资源,示范带所在村及社区要加快开展村庄规划编制,保障后续发展。
四是坚持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要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突出美丽村庄为当地村民而建,建设成果主要由本地村民共享,让村民共同守护示范带的建设成果。要坚持建管用并重,防止建好后无人管,项目建好了环境变差等情况,要用政策制度指导工程建设,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助力“百千万工程”出新出彩。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