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还有脍炙人口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一词都道出了古人望月思乡之情。
我虽不能体会古人那“我寄愁心与明月”的情感,但是从很小很小的时候,中秋便是我最喜爱的节日。我喜欢看那如明镜般的皎洁月亮,我喜欢闻那甜而不腻的桂花清香,我喜欢吃那入口即化的莲蓉月饼……
又是一年中秋,而今年唯一不同的是,在法国多年的姨妈远渡回国,和我们一起庆祝这团圆的日子。一顿丰盛晚餐过后,和之前一样,我们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围坐在一起。皎洁的月光洒在我们身上,洒在桌子上。满桌子的佳肴,满桌子的笑语,满桌子的幸福。 这时带着几分微醺的姨妈流下了眼泪,声音略带微颤:“还是祖国好,还是亲人好,还是团圆好,我决定了,我要回国发展。”我被惊讶到了。
姨妈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可以说是我童年小小心灵中仰望的对象。但我见她的次数却寥寥无几,因为她在我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在法国,主修历史专业,并一路硕博连读。毕业后留在了法国,在那里有很好的机遇,有很好的待遇。 我疑惑地看着姨妈。正巧碰上姨妈略带笑意的眼眸,不知道为什么红了。 “因为这里是我的根啊。”姨妈略带感慨地说,月光映在她的眼眸,像是千万颗星星坠入了深黑色的海洋,“这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朋友,在外国感觉总是少了点什么,就像一直在飘,没有方向,没有尽头。” 这时妈妈紧紧地抱着姨妈:“回来就好。这也是我们何氏家族的家风啊:饮水思源,木落归本……”
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历史课本上曾经出现过远渡重洋的钱学森,在日本弃医从文返回祖国的鲁迅,从千里之外的北国返回建设革命事业的叶剑英等等的身影……我曾经很好奇究竟是什么给予他们这么大的力量,我茅塞顿开:对家,对国的思念,是每个人不断进步的动力啊。
此时的我有点无地自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痴迷欧洲文化,开始疯狂地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才华施展在大洋彼岸。而面对我这不知因何而起的热情,母亲并未说什么,只是告诉我无论如何,不要忘记祖国,不要忘记的根。当时的我总是一笑置之。 而现在的我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温润力量注入我的心脏,像是血脉间的某一部分被唤醒了。我终于明白了“家风”这两个字背后的沉重含义:藏于血脉与亲情间那份最朴素的情感。
饮水思源,木落归本……我想我明白了,其实最后的答案,不过就是这八字罢了,正所谓“酒是故乡浓,月是家乡明。”
(作者:市华侨中学 八(11)班 梁馨月 指导老师:何利君)
编辑 尹晓姗 二审 张鹏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