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557年澳门被允许葡萄牙人永久居住开始,数百年时间,以澳门为中心,东西方文化在此碰撞与交融,并持续向周边扩散。
香山享近水楼台之利,开风气之先,香山人成为中国最早看世界的一群人。
他们迎着伶仃洋的海风,远涉重洋,历尽千辛万苦,筚路蓝缕,或打工或留学或经商,而后他们又返回家乡,用国际化的视野,审视祖国落后的根源,尽自己的力量改造家乡,建设祖国,以香山人敢为天下先、善于学习、追求卓越的精神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事迹被后人无数次不吝笔墨地书写——
◆有以孙中山为首的一众推动中国近代革命的香山籍政治家;
◆有莫仕扬、徐荣村、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为代表的“香山买办”;
◆有以容闳、黄宽、唐国安、张文湛、唐绍仪为代表的香山籍留学生;
◆还有越洋“淘金”,又回国开创近代民族百货业先河的四大百货创始人——马应彪夫妇,郭乐、郭泉兄弟,蔡昌、蔡兴兄弟,李敏周、刘锡基、黄焕南等。
郭志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刘万杰 摄
今天,我们以永安百货创始人郭乐家族为切入点,借此一窥香山人对于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价值。
为谋生被迫“出海”
【历经120多年,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风云际会,“永安果栏”店铺旧址仍静静地矗立着。正是在这里,郭乐开始了创业,成为永安集团日后商业传奇的起点。】
▌寻觅:历经120多年,果栏店铺旧址还在
2019年的夏天,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许彤趁着假期和家人来到澳大利亚悉尼,他于2017年开始做《永安公司研究》课题,这一次到悉尼,他还有一个心心念念要去的地方,那就是找到郭乐1897年8月1日在这里开办的“永安果栏”。店铺旧址还在,历经120多年,仍静静地矗立着。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悉尼永安果栏木招牌。记者 黄启艳 摄
▌出海:远涉重洋,只为打工赚钱养家
1892年,香山大雨成灾,位于香山竹秀园的郭沛勋家28亩田地成了水乡泽国,坑基崩溃。大水退去后,积沙三尺,无法耕种,郭家的生活日益困顿。郭乐在兄弟中排行老二,眼看一家人生活无着,“是以远涉重洋向外谋生之志悠然而生”。他跟父亲提出,要出洋谋生,跟大哥一起到海外打工挣钱养家。父亲犹豫了,大儿子14周岁时(1882年)就通过“卖猪仔”到澳洲打工,历尽艰辛,如今二儿子又要远涉重洋,前程未卜,自是百般难舍。但现实的困境让他不得不低头。
鸦片战争后,天灾、战乱不断,香山快速增加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产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进而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另一方面,海外的“淘金热”、成功乡贤的吸引,都让不少香山人对海外谋生充满向往;加上以澳门为中心充满罪恶的“苦力贸易”,使不少香山人或主动或被诱骗成为了“猪仔”“契约劳工”,漂洋过海,为西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郭乐像。
▌留学:大规模公派,推动近代中国变革
1892年,当18岁的郭乐多次向父亲央求出国谋生时,香山“出海”的人已不在少数。
1847年,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于19岁时留学美国,之后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72年派出了中国最早一批幼童远赴美国留学,开启了近代中国大规模公派留学活动的序幕,香山籍留学生参与和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变革和发展。
1871年,孙中山的大哥孙眉随舅舅到檀香山谋生;1877年,经商有成的他回香山招募了大批工人。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也到了檀香山求学,并“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创业:齐心协力,华人果栏享誉悉尼
1880年,被誉为“中国百货业的先驱”“中国近代百货第一人”的马应彪只身到澳洲谋生,曾淘金、卖菜,于1890年与友人合办永生果栏。
1882年,郭乐的堂哥、后来成为澳大利亚早期华人华侨领袖、并参与上海永安百货经营的郭标也到达澳洲谋生,并和马应彪开办永生果栏。
父亲无奈地答应了郭乐,并向亲友筹集了280元港币作为手续费及船费。历经一个多月,在那年的中秋节,郭乐抵达了澳洲墨尔本。此时,在墨尔本打工的大哥积劳成疾,自身难保,郭乐只好到悉尼寻求出路。
在悉尼,勤劳踏实、头脑灵活的郭乐实现了从菜园工——菜贩——水果店员工——商人的转型。后因生意扩张需要人手,郭乐陆续召唤弟弟郭泉、郭顺、郭葵、郭浩来帮忙。郭氏兄弟的齐心协力,使永安果栏在20世纪初成为悉尼三大华人果栏之一,1902—1913年间,每年营业额达1万英镑以上。
“谋自救”主动回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群在海外打拼的华侨华人选择回到祖国,希望利用熟悉东西方文化的双重优势,发挥才干“谋自救”,为改变国家面貌和推动国家崛起贡献一份力量。】
▌华侨华人:胸怀报国之志
澳洲的经历让郭家兄弟成功蜕变,积累了一笔财富和经商经验。但积贫积弱的中国,却成了在外打拼的华侨华人心中最深的痛。
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王朝内外交困,政局动荡,持续了30年的洋务运动并没有带着清朝走上富强之路,政治上的百日维新也以失败告终。
国家落后,身在他乡的华人自然无法得到公正的对待,个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见识的增长和视野的扩展,激发了有识之士心中的报国之志。
▌马应彪:资助孙中山革命事业
当郭乐兄弟还在澳洲尽心打拼时,他的同乡马应彪已回到了香港,并开设了侨汇公司永昌泰金山庄,并在香港开设了亚洲最早的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同时持续以巨额资金支持同乡——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有人曾问他“一生赚钱,所为何事?”马应彪答:“济世救人,报国强国。”
郭乐自述的《回忆录》。记者 黄启艳 摄
▌郭乐:拟创设香港永安公司
郭乐也是抱着“谋自救”的初心回国的。
他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心境:“余旅居雪梨(即悉尼)十有余载,觉欧美货物新奇,种类繁多,而外人之经营技术也殊有讲究。反观我国当时工业固未萌芽,则商业一途也只小贩方式,墨守陈法,孜孜然博蝇利而自足,既无规模组织,更茫然于商战之形势。余思我国欲于外国人经济侵略之中谋自救,非将外国商业艺术介绍于祖国,以提高国人对商业之认识,急起直追不可,是以1907年有创设香港永安公司之议。”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没有一个城市像香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永安公司:打造多元企业集团
1907年8月28日,香港永安公司在香港开业,投资人包括郭乐兄弟和一群华人和侨商。
1918年9月5日,上海永安公司开业,永安公司开启了最辉煌的时代,在摩登的上海滩亲身感受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先进的经营理念,至1931年,郭氏兄弟已经打造了以永安百货公司为中心、遍布国内外,涉及纺织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等多种行业的企业集团。
1918年的上海永安公司大楼。
▌四大百货:成就一段商业传奇
继先施、永安之后,新新、大新陆续在上海滩开张营业,成就了上海滩“四大百货”的美名。他们全部由香山人投资经营,他们的创始人都是到过澳洲“淘金”的香山人,又回到祖国将西方国家先进的商业理念与国内本土正在蓬勃增长的消费需求结合起来,把全新的商业业态引进上海,在彼此相互竞争又密切协作中,开启了一段香山人闯荡上海滩的商业传奇。
香山商人在上海的投资十分集中,除众所周知的百货业外,还投资经营纺织、电影、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业等行业。这些经营场所投资大,装修现代,配套齐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优质、齐全,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引领了时代潮流。
一定程度上说,以“四大百货”为代表的服务业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民众的消费习惯、审美品位乃至城市气质,为近代上海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历史研究员:中山商人追求卓越
花了约十年时间写出学术专著《广东人在上海》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钻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山人的投资行为和商业精神是在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双重作用下形成的。
数百年与西方贸易的往来,明清以来农业的高度商业化以及向西方国家更早地海外迁移,使中山商人有很强的向外开拓的性格。这也是粤商的特点,如敢为天下先、善于学习、追求卓越等。
永安公司的启示
【“当同时期的其他公司多在商战中逐渐消亡,永安公司依然屹立,直到今天还在延续和发展,它对现在和将来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长期从事香山商业文化研究的许彤,在对永安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
▌永安公司,对现代企业经营仍有启发意义——
◆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引入近代中国↓
永安公司采用西方企业的融资方式、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营销管理策略等,并广泛采购来自西方的进口商品,善于学习同行创新做法,使其成为四大百货中经营情况最好的企业。
比如,永安公司注重激励员工,给营业员发放“生意奖金”;提出“不二价”,明码标价,不讨价还价;引进独家销售商品,获取高额利润等。
◆以战略眼光谋企业发展↓
永安集团的迅速崛起,一方面与郭氏兄弟的眼光敏锐、与时俱进有关,从销售水果到经营百货再到开办永安纱厂,商业和实业并举,永安的每一步策略,都是“识时务”之举,并将永安集团发展带到了新的发展高度。
另一方面,重视发挥“人”的作用,永安集团非常重视家族子女的教育,家族后人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出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日后开拓新领域中和接班传承打下基础。
在员工方面,设立晨夜校,加强英文和营销技能学习,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并提高员工福利,减少人员流失。
◆推动优质商品的国产化↓
永安公司在资金上、技术上鼓励本土企业生产品质优良的产品用于永安百货销售,不仅拓宽了国货的货源,而且提升了国货形象和民族纺织业水平,后专门成立永安纱厂,并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大私营纺织企业,为我国纺织工业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永安集团是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赢得了口碑↓
公司热心公益,扶危济困,如1939年10月中山沦陷,永安公司在1939年联合其他三家百货公司成立了“上海救济中山难民会”,积极开展救助活动。
此外,还创办了精美的《永安月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根系中山
【如今,永安系的接力棒已传到第四代手里。从当初在澳洲的“永安果栏”起步,出走与回归,永安已经走过了126年的风风雨雨。】
▌永安情怀:难忘家乡故土
从1892年离开竹秀园,到后来回国经商,郭氏兄弟从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商业骄子,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竹秀园仿佛一条线,时时牵动着郭氏家族。
如今,在南区街道竹秀园社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和郭氏家族相关的建筑,如沛勋堂、景春水闸、郭乐楼、竹秀园学校等,郭氏家族还曾捐助中山市华侨中学等。
而今天中山人熟悉的永安新城、永安新城皇冠假日酒店、文笔山大风车公园、永安广场都是由香港永安集团投资的,在南区街道,还有很多与“永安”相关的地名、路名、校名等。
位于南区街道竹秀园的沛勋堂。刘万杰 摄
▌永安故事:一代一代延续
2003年,有着百年历史的香港永安集团正式投资中山南区,开启“永安新城计划”,规划涉及房地产、酒店、商业等。牵头人正是永安集团第三代郭志舜。“我的祖父从这里走出去,而我们又回来了。对我而言,不仅是一种回归,更是事业另一个高峰的开启。”此前面对媒体采访时,郭志舜这样说。
而在永安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山企业家走上历史舞台,续写香山商人“敢为天下先、善于学习、追求卓越”的商海故事。
【策划/统筹】吴森林
【联合出品】中山日报 香山文化研究院
往期回顾↓↓
穿越深中通道①|台山初罢雾 岐海正分流!伶仃洋及香山全域沧海桑田的地理变迁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