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香囊品青团,30组亲子家庭体验清明传统习俗

发布时间:2024-04-04

4月4日,2024年“我们的节日”清明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活动在中山市文化馆举行,30余组亲子家庭共同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自信。

清明制香囊,病痛远离我。见习记者 罗杨鸿 摄

活动解读了清明节的历史由来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讲述了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等传统习俗,让现场儿童青少年们了解清明节既是人们哀思追远的日子,也是亲近自然、祈福安康的时刻。现场,精彩纷呈的粤语民谣表演、咸水歌表演、沉香技艺展示、民族舞表演等让活动高潮迭起,制作香囊、品尝青团等环节更是激发了孩子们探求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山咸水歌表演。见习记者 罗杨鸿 摄
民族舞蹈表演。见习记者 罗杨鸿 摄

来自沙溪镇中心小学的二年级学生高墨钒很喜欢艾草的味道,他在香囊中特意加多了艾草粉,轻轻一闻清香扑鼻。墨钒说,他在家已经提前了解了清明节的文化渊源,在活动现场的动手实践,让他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刚刚表演的隆都话民谣,让我一下回到小时候,想起奶奶唱给我的那些歌谣。”高墨钒兴奋地说。

中山市元一沉香文化馆为活动提供了沉香科普及香囊制作材料等。元一沉香文化馆副馆长陈燕珊表示,近年来,社会大众的传统文化自信不断加强,元一沉香适时将非遗文化嵌入传统节日,用接地气、有趣味的方式,在广大青少年心里种下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


编辑 范展颢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