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是正清日,中山市福荫园公墓、中山市殡仪馆全天共接待超10万人次祭扫群众,迎来今年清明的首个祭扫高峰。与往年相比,今年较多市民选用绿色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稳步上升,交通拥堵情况有所缓解。记者现场看到,尽管市民祭拜仍以传统方式为主,但鲜花已渐渐为祭祖的标配,鲜花祭扫、无烟拜祭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市福荫园:公交出行分担率稳步提升
上午9时,记者驱车来到中山市福荫园公墓,在环茂一路渐渐出现拥堵。按照风俗,不少中山市民选择正清日当天前往祭祖。使得通向公墓环茂一路、浦引路、福荫大道的交通压力增大。中山市福荫园公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下午5时30分,前来墓园祭扫的市民群众达到约10万人次,入园车辆达到1.05万次。由于大部分市民响应政府号召,选择预约祭扫、错峰祭扫和绿色出行,今年的拥堵情况已经较去年有所缓解。
市民罗先生是南头镇人,早上9时从家里出发,到达公墓祭扫刚好10时30分。“1小时30分,其中有1个小时堵在了火炬高新区,但整体交通情况的确好转了不少。”记者从中山城建集团获悉,作为中山市福荫园公墓的管理方,今年该集团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市民政局指导下,推出许多的人性化举措:包括严格落实的预约进园制度,对没有预约的车辆,引导车主到附近停车后通过接驳公交进园;增设临时停车场、新增552个免费车位;加大志愿服务力度,投放200辆便民手推车供市民免费借用,减轻祭品搬运负担;免费提供雨具。“特别是今年给我们提供了手推车,真的很便民。”罗先生如是说。
市民梁小姐是港口镇人,从家里驱车到火炬国际会展中心,而后乘坐公交进园。“今年是我第一次乘坐公交进园祭扫。一开始我担心提着这么多祭品会方便。但现实是,祭扫的街坊群众都很礼让,乘坐的体验很好,明年我还要选择公交出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选择乘坐“清明免费公交专线”。4月4日开往市福荫园的有4条专线、34辆公交车循环开行。截至下午4时,“清明公交专线”共营运超400班次,运送乘客超1.5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增加100%、88%。
与过去相比,现场已不见烟雾袅袅的景象,鲜花几乎成为每个墓碑前的“标配”。前来祭扫的市民除了带上传统祭品外,不少市民手上还拿着鲜花步入墓园。梁小姐说,每年的清明除了是慎终追祖、怀念先人的日子,更是一大家族济济一堂、畅叙亲情的时间。“一年到头,平时各有各忙,大家相约在祖先坟前,分猪肉、吃甘蔗、品点心,许下一年的愿望。这才是清明最重要的意义。”
市殡仪馆:1/3骨灰已搬迁,现场秩序井然
上午9时,在中山市殡仪馆,一边改扩建工程有条不紊地施工,院内依然静谧清幽,庄严肃穆。记者走访现场看到,园区入口设清明祭扫业务和火化、骨灰迁移及其他业务两大通道,工作人员在旁执勤维持秩序,前来祭扫的市民严格按照预约进园制度,出示预约二维码或短信验证码有序进馆。
市殡仪馆副馆长江桂雄介绍,清明前,馆内寄存的骨灰已有1/3迁往新骨灰楼安放,所以今年到馆祭扫的群众比往年明显减少。“往年正清日1200个预约号基本都会约满,今年正清日预约进馆的共有561个家庭,进馆人数3300多人,较往年减少了一半。”
馆内标有“倡导移风易俗 共建美丽中山”的展板十分显眼,鲜花的芬芳代替纸钱的烟雾。近年来,市殡仪馆提倡无烟祭扫,呼吁市民尽量不带或少带祭品前往,并免费为每位祭扫群众提供清香3支,在指定区域祭拜。江桂雄说,如今越来越多市民选择“轻装上阵”,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前来祭扫,崇尚简约的文明扫墓已成许多市民的共识。来自石岐街道的市民黎先生手捧一束菊花、提着一篮应季水果早早前来。“鲜花寄哀思,比过去的烧纸更低碳环保。我们一家人齐齐过来拜祭先人,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市殡仪馆工作人员提醒,因改扩建工程需要,市殡仪馆内部分场地正围蔽施工,不提供停车服务,建议群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避免拥堵。4月4-6日、13日、14日、20日、21日、27日,有两条往返公交接驳专线供祭扫群众免费乘坐。确需开车前往的群众,可按交通指引有序停放到周边公共停车场。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