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成为自觉

发布时间:2024-05-17

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组织开展好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要坚持以学纪为基础,以知纪为前提,以明纪为关键,以守纪为目的,使铁的纪律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明晰学之理,增强政治自觉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首先要从政治高度和全局角度,把严明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清楚、讲明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政治自觉。

从历史维度看,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不断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重要法宝就是靠严明纪律管党治党。一大党纲强调保密纪律,二大党章首次设立纪律专章,五大党章细化了违纪处分规定及审查程序;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六条规定”;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整风整党,重点解决思想不纯和组织不纯的问题;改革开放新时期恢复重建纪律检查机关,持续纯洁党的组织、严肃党的纪律……正是有铁的纪律作保证,我们党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克服一个个困难,渡过一个个难关,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从理论维度看,坚持纪律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和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中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强调纪律是一个有成效的和坚强的组织的首要条件。毛泽东同志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概括为三件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之一,旗帜鲜明地把党的纪律作为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纪律建设纳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方向。

从实践维度看,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坚强的纪律保障。我们党肩负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也面对着前进道路上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挑战。只有始终做到纪律严明,才能确保全党在政治上高度统一、行动上步调一致,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提出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指引百年大党开辟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党的纪律建设成效有目共睹。但同时,仍存在党的建设缺失、党的纪律松弛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纪律意识淡薄。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的形象,阻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因为如此,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十分重要、很有必要、正当其时。

把握学之要,增强思想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关键要精准把握目标要求和主要内容,使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能力。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全局高度,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对从严管党治党的战略考量。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要意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重点内容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在实践要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坚决查处各种违反纪律的行为,使各项纪律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自觉尊崇党章这一党的根本大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党的纪律、规矩的总源头。学习纪律首先要学习党章。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就以专章形式强调了党的纪律,奠定了从严治党的基调。五大党章第一次载入“民主集中制”,第一次规定选举产生中央及省监察委员会,强调“严格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及全体党部最初的最重要的义务”。此后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及时对党章作出修改,体现党的纪律建设历程的内在逻辑与规律。党的二十大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在总纲中增写“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等内容;在党员一章,对党员义务进行了完善,增写学习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容;在党的干部一章,增写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明确要求。要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在政治站位、思想认识、责任担当等方面跟上党章新规定新要求。

准确把握“六项纪律”的主旨要义和规定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党员干部要在学习贯彻《条例》上下功夫见成效。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学习政治纪律,重在掌握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学习组织纪律,重在掌握规范和处理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学习廉洁纪律,重在掌握党员、干部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始终做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保持清正廉洁;学习群众纪律,重在掌握处理党群关系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工作纪律,重在掌握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学习生活纪律,重在掌握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提升学之效,增强行动自觉

学纪才能知纪,明纪才能守纪。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重点要准确把握彼此之间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印在心、见诸行动。

学纪方明事理。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首先要在学习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学,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紧扣“六项纪律”,逐字逐句读、融会贯通悟。联系实际学,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自觉对照《条例》规定进行检视剖析,整改提高。示范引领学,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的领学促学作用,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主题辅导课、讲纪律党课等活动,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警示学,运用典型案例和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深刻剖析,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

知纪方辨是非。认真学纪,准确知纪,才能更好明纪、严格守纪。知道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搞清楚《条例》的每一章每一条都规定了什么、基本精神是什么,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深知促认同,以认同促自觉。知道不能干什么,管住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决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办的事情不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交的朋友不交、不该吃的饭不吃、不该拿的东西不拿,等等。知道应当干什么,既要守纪律,也要敢担当,在知边界、明底线的前提下更加勇毅前行、更加敢斗善斗、更加奋发有为。

明纪方存戒惧。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党员干部要做纪律上的明白人,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始终以纪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明晰公与私的“警戒线”,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绝不因私废公、徇私枉法、擅权妄为。明晰对与错的“高压线”,对照《条例》开列的“负面清单”,全面检视自身言行,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坚决守住红线、守牢底线。明晰情与纪的“分界线”,不能因讲感情、重人情而违反纪律、破了规矩,手中要始终紧握纪律“戒尺”,正心明道、怀德自重,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守纪方致长远。学纪、知纪、明纪,最终都要体现到守纪上,要深刻认识纪律不仅是约束行为的“紧箍咒”,更是保护自己行稳致远的“护身符”。要树立纪律意识,从内心尊崇纪律、敬畏纪律,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坚持严的基调,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党员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党员干部,强化纪律执行,对违反纪律踩“红线”的严肃处理,维护纪律的刚性、严肃性。要体现常抓不懈,把纪律教育寓于日常管理监督,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遵规守纪铭刻在内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0期,作者:李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


编辑   曾淑花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