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伶仃洋•交通| 驶向低空蓝海!

发布时间:2024-05-27 来源:中山+

从偶然一瞥,到习以为常,低空产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拓出新航道。

5月27日,以“低空经济·未来已来”为主题的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中山分会场活动举行,院士专家、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畅谈行业前景,并考察中山产业基础、发展环境,寻找合作空间。从国家到地方,低空经济发展蓝图铺展,中山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5月27日,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中山分会场活动举行。记者 文波 摄

从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谋划布局跨珠江口低空飞行交通模式,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低空经济;从制定低空经济产业规划,到“一企一策”支持头部企业做大做强;从组建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到开通低空物流商业化运营、筹备深中“空中的士”航线……中山依托“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基础条件,加快锻造发展新引擎,驶向低空蓝海。

为什么是“低空”?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懂什么是“低空”。

低空,通常指真高1000米以下的空域范围。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低空空域内的各类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目前,低空领域的主要产品有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服务范围涵盖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科研教育、应急救援等众多行业。据测算,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

位于中山的三角通用机场是广东起步较早、设施较完善的通用机场。(资料图)记者 明剑 文波 摄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发展元年”。今年以来,从国家部委到地方,频频出台相关政策规划。3月,工信部等4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为推动通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规模擘画了路线图。近日,《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出台,明确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

判断一个新兴产业是否具有长期生命力,主要有几个依据:一看全球共识。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已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新业态,如2022年,美国出台《先进空中交通协调及领导力法案》,以国家战略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无人机战略2.0》,列出10个领域的19项旗舰行动计划。

二看产业基础。业界认为,我国在传统通用航空器制造方面与航空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著缩短,并已建立自主可控的低空领域完整产业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也有利于我国低空应用场景开发。

三看发展规律。当前,低空经济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相应的制度体系、商业模式创新步伐紧随。如同绿色革命加速了新能源车的普及,当传统的道路“修”到了低空,从“平面”变为“立体”后,同样会有路上的车、开车的人和因路而生的产业。

从上述判断来看,低空经济可谓“叫好又叫座”。在不久的将来,“人飞于天,货行于空”的立体交通综合形态,将成为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

产业风口的“机遇测试”

从深圳到中山,可以有多快?6月份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给出了30分钟的“标准时限”。而实际上,这个时间还能更短。

深中通道。(资料图)记者 缪晓剑 摄

今年3月7日,中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扩大)学习报告会,就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进行专题学习。应邀授课的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麒乘坐直升机,仅用时20分钟,就从深圳福田大中华抵达中山市中心。这意味着,打“飞的”通勤,将成为未来跨城通行的一种现实场景。

3月7日,仅用时20分钟,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深圳市东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麒就从深圳“打飞的”抵达中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会场。记者 夏升权 摄

外卖“从天而降”,春耕播种撒肥,高山景区物资输送,森林巡防和应急救援……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无人机的应用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前不久,某企业借助无人机,仅用时20分钟,将心脏供体从中山转运至深圳的话题,还一举冲上热搜。
相比传统交通运输出行方式,无人机具有机动性、安全性、灵活性的特点。在提高生产生活效率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人们的想象力。对于中山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的大门已经打开,这既是机遇,也是对全市上下决心、行动的测试和考验。

《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发挥佛山、江门、惠州、东莞、中山等市制造业配套优势,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按照传统交通概念,是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的枢纽,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的中间地带,将与周边城市一起,形成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同时,虽然中山产业规模与兄弟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物联网、通讯技术等制造业基础扎实,发展低空经济具备有利条件。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面对万亿级产业风口的召唤,中山必须要起而行之、加力提速,真正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防止“起大早、赶晚集”。

深中一体“比翼双飞”

中山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有“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孙中山先生提出“航空救国”,“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中国第一位空军女飞行员朱慕飞都是中山人。发展低空经济,中山要有“一飞冲天”的雄心壮志。

打好哪些“牌”?在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中山分会场活动上,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表示,深中通道开通,中山将成为深圳的生活后花园、产业支撑地。在低空经济领域,希望推动深中紧密合作,共同吸引国内外企业落地,实现比翼双飞。

业界流行一种说法,“全国无人机看深圳,无人机产业链看湾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全市无人机企业已达到1730多家,年产值960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无人机之都”。2023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1万架次,直升机飞行量超2万架次。

低空飞行的一大优势,在于能够无视地形、越洋过海。珠江口东岸和西岸之间,隔着近20公里的水面。与深圳一桥之隔的中山,无疑要率先做好“跨珠江口低空飞行”这篇大文章。

今年以来,随着深中“六个一体化”纵深推进,中山与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互动日益频繁——

3月28日,丰翼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推出无人机物流产品同城即时送、跨城急送业务,首次开通运营“深圳-中山”跨城航线,并于4月12日完成首航;

4月12日,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仪式(深圳-中山)在小榄镇宏昌物流园举行。 记者 缪晓剑 摄

4月23日,深中两地低空经济产业协会联盟签约,携手打造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4月23日,深圳、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举行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签约仪式。记者 缪晓剑  摄

5月17日,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在深圳召开,两地表示,将共同制定《深圳-中山跨江低空飞行网络及近期运行示范方案》;

5月27日,2024年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中山分会场活动举行,200多名深圳企业家到中山参会考察,成功签约一批项目。

潮平两岸阔的珠江口,有山、江、海组成的丰富地貌,是天然试验场,能满足无人机应用场景测试需要。首家获批量产的“飞行汽车”企业——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的副总裁薛鹏认为,中山与深圳、广州等城市直线距离很近,发展低空经济优势明显,可望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潜力股”。

飞得稳,才能飞得高

今年汛期,广东连降暴雨,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影响。4月21日下午,韶关市江湾镇在暴雨中一度因通讯中断而“失联”。在省应急厅的紧急调配下,由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搭载着移动公网基站,在江湾镇核心区域上空盘旋飞行,为当地救援指挥中心传回了灾区首份可见光画面资料,让附近区域受暴雨影响的乡亲们与家人取得了联系。

来自中山坦洲的福昆航空,致力于工业领域应用的中小型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自主拥有高冗余度飞行控制、全自动驾驶飞控等多项核心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低空企业。中山已明确,要“一企一策”支持福昆航空这样的头部企业做大做强。

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电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E6(资料图片)。 记者 明剑 摄

从低空经济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为低空产品的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中游主要为低空产品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等,下游主要为运营和各种应用场景。其中,中游环节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

中山发展空间有限,低空产业链不可能“贪大求全”,首先要立足现有基础,做优做强、放大优势。如载人航空器和工业级无人机企业福昆航空,低空无人系统数据管理平台诚进科技等,这类有“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要重点扶持。

今年2月,国际无人机产业(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广东板芙经济开发区,总建筑面积逾50万平米。作为为数不多的无人机产业园区,招引哪些类型的企业、为产业链重点企业提供哪些关键配套,需要有本“清晰账”。

此外,当前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入局,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防止无序竞争、一拥而上。要从财政、土地、产业、创新、人才等方面精准施策,保障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制造业微笑曲线底端的经济形态,而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制度改革为突破、场景应用为依归,三者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实现“以一当十、以一当百”的附加值。

未来已来,期待中山在新的产业蓝海里,振翅高飞!

【出品】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主笔】郭锦润 黄凡


编辑 汪佳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查九星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