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耗时7年建设的深中通道,即将正式通车。这座长24公里双向8车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工程,备受瞩目。
大桥开通后,中山 ⇋ 深圳,约30分钟就能搞定。不仅珠江口东西两岸实现了“半小时生活圈”,也预示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迎来新格局!
5月18日,宝安区开展“新质生产力 链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组织知名经济学家、自媒体“大V”、中央省市区媒体记者先后来到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东人工岛建设现场和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展厅,用脚步丈量国家这一重大工程的推进情况。
一直以来,珠江口交通不畅,制约着珠西、珠东的协同发展,也造成两岸经济发展不均衡。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西岸城市的GDP总和仅为东岸城市的五分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主要集中在大湾区东岸城市(截至2022年),谋求发展的迫切愿望深植西岸人心。
怎么接住深中通道带来的泼天富贵?珠江西岸城市都在积极向东布局……
2019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积极推动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加快城市发展重心向东延伸。
2020年,中山《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大力推进城市环湾布局、向东发展,并深入推进产业梯度布局和城市功能科学划分。
向东发展,与深圳汇合,是中山政府近几年城市规划的重点。我们看到,在中山,66平方公里的深中深度合作区,成立了,位置就在深中通道出口旁,包括马鞍岛全岛和附近的三个基地。
国际上,日本东京湾跨海通道开通,把被海湾相隔的神奈川和千叶县连接在一起,拓展了东京都市圈的辐射半径和腹地空间,最后诞生了超2000万人口的东京都市圈。
“桥来风至 扬帆高新”,今年4月底,珠海北围高新区把土地招商大会,开到了深圳会展中心!邀请了深圳东莞惠州香港等500多家企业参加,把5号展馆挤得满满当当。
招商会现场,珠海高新区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区内金鼎、北围、前环和后环四大片区的交通、产业和公共配套,从多个维度呈现了片区投资价值。
高标准、低租金的5.0产业新空间,吸引了超百亿资金现场签约。
自2023年开始,深中通道Y字辅道的广州南沙万顷沙,疯狂建设产业园,准备承接来自湾区东岸的投资企业,包括深圳、东莞的企业。
是的,深中通道通车后,广州南沙经万顷沙互通抵达深圳,只需约25分钟。
02
交通大动脉
助力东岸城市高质量发展
和珠江口西岸城市的雀跃相比,珠江口东岸的深圳,特别是与深中通道直接相连的宝安、前海,深切感受到承接国家战略的使命感。
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这是总书记去年来广东视察时明确指出的。
新的国家级平台,是新目标、新定位,意味着更大的担当、更高的期待。作为引领大湾区经济的“领头羊”,在利用好“大桥经济”上有哪些妙棋可走?通过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加快打造世界级湾区枢纽,既要流量,也要“留量”。
我们都知道,深中通道,是贯通珠江口两岸、服务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之一。不仅如此,和这一超级交通工程组团发展的,还有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机场东高铁站、大铲湾码头等一批水陆空立体协同枢纽体系,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共同确立了深圳作为世界级湾区枢纽的地位。
交通枢纽、贸易中心的形成,吸附来自四面八方人财物的汇聚,形成区域乃至世界级中心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就不乏先例。从西汉到唐朝800年,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就因开通商道,成为联通欧亚桥梁,形成东方世界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鼎盛时期拥有超百万的人口,繁盛一时。
一直以来,珠江口百公里黄金内湾,缺少一座高效率快速通道连接东西两岸,如今,深中通道,弥补了这一缺陷,必然强化东岸宝安“空港、海港、高铁、高速、普路、地铁和跨海通道”七位一体枢纽型大交通体系优势,把服务半径拓展至大湾区9+2个城市,宝安、前海的流量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凸显。
同时,沿着宝安区南北走向近50公里海岸线,海洋新城、国际会展中心、九围国际总部区等大型配套基础设施依次展开。
就像上海虹桥商务区,利用“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再加上“大科创”,聚焦高能级总部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以及高溢出会展经济,不仅贡献了丰厚的税收和高速增长的经济指标,还成为上海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宝安,一个深圳版本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在孕育诞生。
第二,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布局高端工业制造业产业链集群。
世界级湾区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强劲的创新和产业竞争力。
美国的旧金山湾区,又被称为“高科技湾区”,苹果、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头企业聚集于此。
而日本东京湾区,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交通和商贸消费中心,拥有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钢铁、石油化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十分发达,汇集了三菱、丰田、索尼等一批世界制造业五百强总部。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实力也十分强大。根据《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蝉联全球第2位。
R&D经费投入强度:
1.深圳5.81%
2.东莞4.10%
3.惠州3.44%
4.广州3.43%
截至2022年,在广东省内部,代表科研投入的R&D经费支出和R&D经费投入强度两项指标中,深圳都遥遥领先。
与此同时,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大市、制造强市,深圳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
就宝安来讲,充分利用深圳的科创优势、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大有可为。据统计,宝安2023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7200家,连续七年全国区县级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951家。
此外,国内的服务型龙头企业,如腾讯、顺丰等,都在加快布局宝安生产性服务业。腾讯的新总部也将迁至宝安,在大铲湾全新打造的“互联网+”未来科技城,被大家亲切称为“企鹅岛”,正火热建设中。
可以说,深中通道的开通,加速了宝安产业向“新”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是助力宝安传统制造业升级为先进制造业的强大推手之一。
第三,优势互补,产业协同。
如果说珠江西岸城市的短板是经济总量相对较弱,那么东岸城市的痛点,则是产业发展空间太小。
数据显示,2022年,东岸每万人利用土地4.63平方公里,西岸则为17.61平方公里,西岸是东岸的3.81倍。
深中通道开通之后,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正好能够实现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深圳研发+中山生产,中山制造+深圳出口,说起来不过是发挥长板,各司其职罢了,但背后还有看不见的产业升级这样一盘大棋。
前一阵媒体热议的宝安国际物流村,用专线包机打通了深圳与世界的联系,引得村口卖猪脚饭的都来做国际物流,这就是出口跨境电商发展带动餐饮产业升级到现代服务业的具象体现。
国际上,跨海通道的开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做大做强的例子也有很多。
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之间的厄勒海峡通道开通,使得两地将原本拥有的优势产业生物医药、IT和通信产业以及食品工业联合发展,产生聚集经济优势。其结果,该区域在2005年成为欧洲最具吸引力的生物科技区 (bioregion),还通过医药科研合作,形成了世界著名的药谷(Medicon Vally)。
相信深中通道开通之后,类似的芯片、药片、刀片电池等新兴产业区会层出不穷。
5月中旬,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在深圳召开,涵盖两地空间、交通、产业、城市风貌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发展的文件——《关于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出炉。
内容涉及空间协同规划、科技创新走廊空间规划研究、跨江低空飞行网络方案研究、城际轨道交通详细规划研究、产业关联与客货流动特征研究以及重点领域规划的联动研究。
这标志着,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一体化与协同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跨市域发展规划协调机制越来越完善。
03
向湾融合里程碑
深中通道开通,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黄金内湾从倒V向A字发展,这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从“一条腿快跑”向“两条腿飞奔”转变的重要契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
展示了中国政府在提高交通互联互通性、优化城市规划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
作为“黄金内湾”主阵地、深中通道深圳段起点,宝安,正肩负着深圳向湾融合、领湾发展的“核心枢纽”功能,马不停蹄地奔赴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编辑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