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深中通道已经进入通车“倒计时”。一桥飞跃伶仃洋,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按下加速键,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即日起,中山日报、中山+ 开设“深中融合 ‘桥’见未来——飞跃伶仃洋”专题报道,共同见证深中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效。
6月,中山人民翘首以盼的深中通道,正式进入通车“倒计时”。在这个特殊节点上,5月31日,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带队莅临中山考察,释放了抢抓深中通道开通重大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谋划推进两地高水平全方位务实合作的强烈信号,为中山工作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对于中山来说,“通车”不是目的,“融合”才是关键。从“通”到“融”,正是中山向高质量发展未来的奋进之梦、求索之路。
(一)
时间回拨到半个月前。
5月14日至16日,全省深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座谈会在韶关召开,就进一步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进行研究部署,强调要聚焦推动全省全域、全省人民整体迈进现代化,下大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重点、集中资源、聚力攻坚,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奋力开创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最紧迫的任务,全省上下必须“同题共答”。中山的使命在哪里?
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2023年,西岸珠中江三市地区生产总值相加,仅为东岸深圳约三分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写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可见,改变珠江口“东强西弱”局面,是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课题。
解题的关键,当然不是要让发展快的地方慢下来等,而是通过先发地区的辐射带动,提升后发地区的内生动力,进而产生聚变效应,形成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向前过程。这意味着,后发地区不是被动跟随,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一域之力尽全局之责,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山发展,赋予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大使命。面对沉甸甸的信任和重托,中山要以更加坚定的自发自觉,开拓进取、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向湾图强、向高而攀”,努力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路。
区域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硬联通”这枚关键砝码。深中通道,就是珠江口东西两岸全面开启一体化新进程的“启动键”。从2016年到2024年,这座用时8年建设的“超级工程”,不仅将深圳、中山之间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为20分钟,也会进一步促进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的三大都市圈的交汇交融。一子落、满盘活,珠江口东岸的发展活力,将在1.3万平方公里的珠西腹地上得以释放。中山也将搭乘这股东风,让积蓄已久的期许、梦想和奋斗激情一举迸发!
(二)
跨越珠江口,是东西岸城市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从近年来深中两市党政层面的频密互动中,即可见一斑。
2022年8月10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市长肖展欣率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深圳市学习考察,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孟凡利,深圳市市长覃伟中会见我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明确要进一步深化与中山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全力支持“六个一体化”工作谋深做实。随后,两市签署战略协作框架协议,部署推进首批44项重点协作事项(项目)。
2023年5月31日,覃伟中率队赴中山考察交流,明确深圳将发挥深中通道关键作用,加快推进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建立健全以产业协作为重点的合作共赢长效机制,深化与中山务实合作,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双方围绕深中经济合作区、“海陆空铁”交通一体化、联合招商、国企合作等新一批合作事项进行深入对接。
2023年6月28日,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深圳市举行,深圳、中山两市首次面向全球联合招商。孟凡利、覃伟中表示,深圳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山交流对接,大力推进双方在产业协作、科技创新、交通便捷、生活便利、营商环境及双招双引等各领域务实合作,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携手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而在5月31日当天,孟凡利先后到深中通道、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中山国际人才港)、中山生命科学园、湾区未来科技城、中山博览中心等地考察,详细了解中山市整体规划、翠亨新区规划建设、深中产城融合发展、深中航空港等建设运营情况,从规划、产业、平台、创新、交通、文旅、民生等多个方面,展望了深圳中山融合发展前景。
孟凡利表示,要坚持优势互补、共赢发展,进一步深化与中山务实交流合作,深入研究各领域的潜在需求和可能机会,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挥深中通道等重大项目的关键作用,持续完善“海陆空铁”综合交通体系,强化现代物流业合作,推出更多便利两地市民出行往来的新举措,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流动。要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合作,结合两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市场化机制和政府推动,深化产业创新资源对接共享,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携手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全面推进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营商环境、文化旅游、民生事业、社会治理等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公共服务共享,营造跨市无感的生产生活环境,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深圳市党政主要领导对深中融合发展所持的开放姿态、对推进两地一体化合作事项的鼎力支持,无疑是对中山的极大关怀、极大鼓舞。我们更要知重负重、知责思为,向着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勇往直前!
(三)
机遇当前,中山准备好了吗?
面对新时代发展之问,中山抢抓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契机,聚焦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一体化”,加快与深圳等东岸城市融合互动发展。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通过一个“一体化”一专班,项目化、清单化推进落实,深中一体化各领域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变成了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现实。
规划一体化方面,中山与深圳建立跨市域发展规划协调机制,两市规划部门签署国土空间规划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规划统筹协调作用。近期,深中规划一体化发展会议召开,研究两市一体化发展路径,通报了《关于深入推进深中(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
营商环境一体化方面,中山全面学习对标深圳,开展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三年行动,63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深中通办”,3120个事项“网上可办”,100项高频服务“秒批”。为全面学习深圳干部的思想、观念、作风,中山举办“向深圳学习”培训班,先后组织1万多名市镇村干部到深圳学习培训。
产业一体化方面,中山规划总面积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打造“一中心、三基地”建设发展格局,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协作思路,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随着深中通道通车,深中经济合作区凭借良好基础和成熟建设条件,将成为备受瞩目的“黄金沃土”。
交通一体化方面,中山与深圳共建“海陆空铁”全方位无缝衔接格局。深中航空港、跨市公交枢纽、中山港新客运码头万事俱备,将与深中通道同步投入运营,为旅客提供“跨市无感”、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中山加快内通外联的“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建设,中开高速、南中高速顺利推进,让每个镇街最快速度通达深中通道。南中珠城际、深江铁路加快建设,深南中城际前期工作顺利开展,深中携手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中山与深圳成立深中低空经济产业联盟,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
创新一体化方面,中山积极探索用好深圳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资源,助推本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2023年,成功举办深圳—中山产业创新资源对接会,22个深中科技合作项目集中签约,31个对深圳合作项目在中山办理技术合同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44%。
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方面,两地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合作机制和跨区域办案合作制度,探索共建高端人才社区和深中人才跨区域流动服务机制,加强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宽领域、深层次合作,两地“民心相通”基础进一步夯实。
大江与大海相通,桥的另一头,是世界。翻越江海,既考验决心,更考验定力。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山不能有“一夜暴富”、坐享其成的幻想,而要下更多的苦功实功,用奋进的脚步丈量时间与距离。天时、地利、人和兼具,我们相信,跨越地理与思想双重“天堑”的中山,定能锲而不舍、力争上游,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出品】中山日报政前方工作室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