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伶仃洋,深中通道通车在即。6月18日,“迎接大桥时代 拥抱黄金内湾”中山部门“一把手”访谈在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暨海外传播中心举行。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明接受采访时表示,深中通道开通之后,中山会进一步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六个方面和深圳实现一体化。
他谈到,规划协同合作方面,深中两市将共同开展跨市域规划研究、加强重点区域规划协同、共用共享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携手对珠江口东西两岸区域的规划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产业一体化方面,中山通过与深圳相关部门合作,两市持续完善深圳产业链配套,共同对全球招商做增量,真正实现“20+8”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对标深圳“补短板 锻长板”
推动深中营商环境一体化
当前,深圳中山两市已经基本建立各层级的协作联动机制,深中“六个一体化”领域推进了务实合作,取得良好进展。
尹明介绍,深中产业一体化的定位非常清晰,主要是为深圳的产业链进行专业协作,推动深中产业跨区域协作发展。2023年,深中两地宣布在中山火炬高新区、翠亨新区共建深中经济合作区,开展联合招商,构建“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等多种深中产业协作模式,做大产业链规模。
优化营商环境对促进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山相继制定出台《中山市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制度政策,连续四年推出营商环境改革年度任务清单,累计推进500余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助力推动中山营商环境建设迈入“快车道”。
毋庸置疑,深圳是营商环境的“优等生”。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23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深圳位列全省第一档位置。在营商环境方面,中山对标深圳“补短板 锻长板”迫在眉睫。
按照深中一体化、同城化标准,中山印发出台《中山市对标深圳市开展营商环境融合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聚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要素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营造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提出160项对标深圳改革任务清单和38项深中融合发展合作事项。中山将进一步深化对标学习,清单化、制度化复制推广深圳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经验,推动跨区域合作,突出中山特色,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高质量发展。
“不管是深圳企业或者市民来到中山之后,均可在线上线下享受到跟深圳一样的服务。中山的企业和市民前往深圳亦然。”尹明谈到,营商环境重点落实事项关于政务服务领域,推进政务服务“深中通办”,线上设立“深中融合一体化”专区,线下互设“深中通办”专窗。目前,中山已实现254项政务服务实现“就近办、自助办”、超100项高频服务“村居可办”、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330项政务服务“湾区通办”,不动产抵押登记等47项服务“跨境通办”。
擦亮“信用中山”金招牌
推动深中跨区域信用合作新突破
近两年,中山市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让信用成为企业可直接兑现的“真金白银”,持续擦亮“信用中山”金招牌,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2023年,中山市获评全国第四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地级市中排名全省第一,2024年1-2月登顶全国榜首。
“首先要打造信用大数据的平台,中山市已经形成一网、两平台、三应用系统能够支撑场景的整体架构。”尹明介绍,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后,中山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采集了50个部门、184个数据主题、超3亿条信用数据。其次,是强化了整个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当前中山市印发并及时更新《中山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按目录向各部门归集公共信用信息,建立了中山市信用专题数据库,支撑信用数据的跨部门、跨领域全方位共享。最后,基于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中山市探索通过信用数据应用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譬如,创建电子保函服务平台,推出“信易保”模式,针对没有黑名单记录的企业开具电子保函,目前已开具超过11万笔,为投标企业节省保证金费用262亿元。红名单企业可享受保单费用减免优惠,目前平台共为1850家红名单企业减免保单费用282万元。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深中两地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将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展开一系列跨区域深度合作。加快信用基础设施联动,持续深化信用数据共享和应用。支持翠亨新区联动前海合作区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探索共建“信用+产业”经济新业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发展联盟,推动信用产业集聚发展。接下来,中山市将以“信”为桥,以“信”为基,继续推动深中区域信用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