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丛丨奋力书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新篇

发布时间:2024-07-22 来源:中山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回顾改革开放史,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大幕以来,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开创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显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作为“七个聚焦”之首,此次全会明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奋力书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新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向何处去的关键时期,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正是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禁锢。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讲话,谈及落实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时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十二大时,讲的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提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经济体制;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出了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最近经过学习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比较倾向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后得到邓小平的赞同,成为党的十四大的“一个主题”。

党的十四大的重大决策之一就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党的十四大在党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国企改革、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纳入到“十个明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是对基本经济制度内容的认识深化。早在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到了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深化,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认识虽有深化,但总体是框在“基础性作用”层面。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新的定位。同时,又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而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等方面。一开始强调的是并列关系,如2016年提出“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注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后来强调的是先后关系,如2018年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又突出两者的结合关系,提出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如何更好结合?也就是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的时机、力度、边界要恰到好处。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领域改革的第一条任务,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这就要求,一是坚持市场化的基本取向不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变。二是强调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这里的“公平”,指的是市场准入、市场运行等环节的公平性,强调的是公平进入、公平竞争、公平发展,要建设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三是坚持“放得活”和“管得住”相统一,关键要在经济工作中把握好平衡点。根据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把握好“放”和“管”的节奏与力度。“活”是目的,“管”是手段,处理好二者关系要与当前经济形势紧密结合。

其次,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进能源、铁路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二是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最后,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任务。一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等。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副教授)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