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社科理论界举办研讨会:当好宣传阐释主力军,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15 来源:中山+

8月15日下午,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山市委宣传部调研基地、市社科联主办的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市委党校召开。“中山英才计划”社科理论类别特聘人才和有关高校、智库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实践要求,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为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研讨会现场。 见习记者  颜子怡  摄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匡和平在发言中谈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特别是要“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这就意味着在改革中不仅要看“做没做”,更要看是否有实绩成绩或成果,是否取得可评价、可验证、可推广的改革成效,归根结底就是是否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过上更好的日子。为此,把握改革真谛、锚定人民群众新期待、增强实干本领就成为改革内在的必然逻辑。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贸学院院长、教授曹细玉在发言中为进一步推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专业建议,包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增强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创新“深圳+中山”模式,构建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促进中山镇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推动生产型服务业融合发展。

市委党校哲学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教授党西民围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入阐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推进文化创新活力的重要性和举措。他谈到,文化不仅是为了保护,而且是要发展的,通过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丰富供给高质量的文化内容,满足人民群众更多更高的精神追求,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和文化氛围。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赵卿围绕深化经济改革,为中山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他提到,中山要将创新置于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要通过精心的科学规划和合理的空间布局,塑造一个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本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坚持社会公平,确保发展成果由全体市民共享。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苏雷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角度,结合中山实际,为中山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具体建议:一是盘活乡村资源,探索公园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二是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激活滨水经济带发展新引擎;三是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五是高位统筹,优化制度协同,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杨超聚焦中山餐饮业发展优势和机遇,为推进中山餐饮业繁荣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包括规划行动计划,挖掘餐饮文化;加强品牌推广,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推动产业链协同,促进餐饮产业升级;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餐饮公共服务体验;发展餐饮新业态,拓展服务新场景;加强本土人才培养,构建人才梯队。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楚恒体分析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中山实践的文化根基。他提到,中山文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人文精神,志愿文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奉献精神,慈善文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博爱精神。“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能够凝聚人心、增强认同、提升效能的作用,以文聚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纽带,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的动能。”

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全市社科理论界要把学习贯彻贯穿社科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当好宣传阐释的主力军;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大局,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提升咨政服务水平;加强党对社科工作的领导,稳步推进社科联深化改革。

本次研讨会召开的同时,市社科联正在谋划推进学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一是组织理论笔谈和访谈,在《中山日报》论丛版、“微理大义”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系列专家学者理论阐释文章和短视频,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组织开展“社科专家进基层”、高校大学生理论“轻骑兵”系列宣讲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作分众化宣讲,凝聚改革攻坚的信心力量;三是创新社科普及路径,在条件成熟的镇街、乡村建立培育一批社科普及基地,延伸新思想传播普及的触角;四是加强成果转化利用,办好《中山社科咨政》,围绕我市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堵点问题组织专家深调研,及时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编辑 曾叔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数字报
公益广告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