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伶仃洋丨这份观桥指南,带你体验深中通道之旅!
高塔耸入云端、人工岛屹立海上、桥梁若游龙飞动,黑色的沥青路面油润发亮,各种交通标识清晰指引,粤港澳大湾区关键交通枢纽——深中通道项目将于6月30日以最佳状态迎接通车。6月27日,本报记者踏上深中通道开启体验之旅,提前探营,梳理观桥指南。
看点一
中山大桥:海上“竖琴”矗立
6月30日下午3时,深中通道将正式启动试运营,市民可以驾驶车辆进入,体验大桥风光。从中山侧进入翠亨东站,首个看点就是中山大桥。
中山大桥是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为主跨580米的双塔斜拉桥,主塔高213.5米,由120根斜拉索连接主塔与桥面,如“竖琴”跃于海面。除日常功能性照明外,中山大桥还设计了景观照明。投射灯由下往上打出光幕,勾勒出斜拉索形状仿若琴弦。整座大桥就像一架“竖琴”矗立在海中。

看点二
深中大桥:巨龙盘卧伶仃洋
离开中山大桥,经过万顷沙互通,深中大桥即出现在眼前。大桥全长2826米,主跨1666米,两座主塔高均为270米。这座大桥,接连创下全离岸海中钢箱梁跨径最大、通航净空最高、海中锚碇体量最大、主缆钢丝强度最高、颤振检验风速最高等5项世界纪录,能抵御17级台风。

夜幕降临,深中大桥就像一条发光的巨龙盘卧在伶仃洋海面上。每逢重大节日,深中大桥将会开启景观照明。据介绍,深中大桥的灯光效果简洁大方,以明亮的白色光为主,在桥梁的护栏两侧、主缆、主塔点状分布,勾勒出深中大桥的整个轮廓。

看点三
西人工岛主楼:皇冠上的明珠
深中大桥的下一站是深中通道最具标志性的西人工岛。如果说西人工岛是深中通道的皇冠的话,主楼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主楼的屋面整体采用钢网壳结构,棕榈叶形状的铝板安装在钢构件上,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给状如“鲲鹏”的西人工岛插上翅膀。登上主楼观景平台,向东远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近在眼前。

遗憾的是,6月30日通车,西人工岛暂不对社会车辆开放。后续,管理方将借鉴类似工程运营管理经验,研究预约上岛参观交通管控方案以及相关的开发计划。想要上岛观光,还要再等一等。

看点四
深中隧道:感受全彩智能灯带
西人工岛的“风筝”尾巴,与深中隧道无缝衔接。在这条世界最长最宽的海底隧道里,我们能体验深中通道通行智慧服务设计的一个小场景:全彩智能灯带。通过编程控制可以呈现各种不同的灯光效果。

灯带设计的目的是,营造一个舒适的行车环境,让市民驶过长达6.8公里的海底隧道时,处于一个柔和的灯光环境中,不会感觉到过于单调。在有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管理中心可以利用事件位置信息联动控制灯带,在事故区显示红色作为警示;其他区域显示黄色以示提醒;需要人员疏散的时候在安全门处显示绿色并闪烁,配合侧壁安装的主动发光疏散标志,起到很好的疏散引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从中山前往虎门或前海方向的市民,进入隧道后,建议尽早靠右侧车道行驶。因为,前往这两个方向的车辆,经东人工岛水下互通,要从主线隧道分流进入匝道隧道,隧道内变线受限制。
编辑 陈彦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