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大火烧毁了中世纪的屋顶桁架,铅制屋顶熔化,大管风琴被有毒灰尘覆盖。经过多次拆卸、清理与调试,8000根音管被再次奏响,调音师靠人耳校准,让其浑厚音色再次悠扬。
日光穿过高窗,奇迹般幸存的玫瑰花窗格外鲜艳耀眼,红、蓝、紫的光线,照亮了这座石头森林的每一个角落。
祭坛装饰被重铸安装,壁画、雕塑和工艺品摆件恢复了往日的庄严。
中殿入口,崭新的洗礼堂与整齐排列的1500把橡木椅静候着每一位来客。
科技织梦 古韵新生
历时五年,2000多名工匠和专家参与,耗资近7亿欧元(约53.5亿元人民币),巴黎圣母院的重生,不仅是建筑的修复,更是文化的复兴与技艺的颂歌。
虽然现实中的圣母院无法完全恢复如初,但数字化的她得以永久保存。
2015年,艺术史学者安德鲁·塔隆利用激光扫描,记录下巴黎圣母院超过10亿个数据点,为其打造了一份详尽的数字档案。
修复团队据此构建出3D动态BIM模型,圣母院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处细节都在虚拟世界中栩栩如生。借助可视化软件与虚拟现实技术,他们更是创造了一个“虚拟孪生”圣母院,为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现代材料工艺3D打印技术也被广泛用于雕塑细节的复刻、残缺文物的修复。
在尖塔和屋顶的修复过程中,修复团队严格遵循19世纪原始设计图纸并效仿传统工艺,力求精准还原每一处细节。
画师、石匠、木匠等手工艺者,以精湛技艺修复了壁画、飞扶壁、方格地板,展现出传统技艺的复兴。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并未止步于历史的重现,现代化的改造也在悄然进行。
据巴黎圣母院院长奥利维耶·里巴多·杜马斯介绍,教堂内装饰融入了现代元素,意图让圣母院的“灵魂”与现代人对话。
比如,环保材质的蜡烛可供游客在教堂内部使用;全新的照明设备可调节光源强度和色温营造出不同氛围;新的唱诗班座椅采用橡木材料,靠背相较原先更低,呈现淡金色,极具设计感。同时,通过修复工程,这座古老的建筑还安装了现代化的消防喷淋与隔离系统,包括细雾喷洒和红外影像仪监控,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
传统技艺与现代化改造的结合,为巴黎圣母院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支持。来自150个国家的34万人慷慨解囊,共筹集8.46亿欧元资金。这项工程汇聚了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历史学家、艺术家和文物修复师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确保修复工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当地时间11月2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参访巴黎圣母院时,赞扬修复团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第一个与法国就修复巴黎圣母院达成政府间协议的国家。2019年11月6日中法在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今年5月,中法达成协议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
从对历史建筑细节的忠实还原,到创新科技的巧妙运用;从传统匠人技艺的精湛展现,到现代化改造的审慎融入;再加上跨学科与国际协作的紧密无间……正如马克龙所说,修复后的巴黎圣母院“比以前更美了”。
马克龙在视察巴黎圣母院时还表示,“我相信,重新开放所带来的震撼将如火灾发生时一样强烈。但这一次,将是一场充满希望的震撼。”
预约参观攻略来了
巴黎圣母院即将敞开大门,准备迎接每一位来客。你准备好了吗?
12月8日:17:30至22:00
12月9日至12月13日:15:30至22:00
12月14日和15日:15:30至20:00
12月16日起恢复正常开放时间,7:45至19:00